【哈市两会】多名政协委员为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支招

19.01.2016  17:31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在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为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多名委员从对俄商贸、公交先行、资本运作等方面纷纷支招。

  市政协委员许鹏认为,抓好“新区”商贸契机,全力打造对产品精加工产业链,将“新区”打造成俄罗斯商品的加工基地,把俄罗斯的资源留在本地增值。许鹏分析,“目前,哈尔滨所有搞对俄贸易的企业货品大都是在南方进货加工,质量问题不能自己把握,时间上也难以掌控。‘新区’应抓住有力契机,全力打造食品精深加工业、日常生活品的生产加工业、家用电器以及文化产品的加工业、轻工百货瓷器商品的加工业,使哈尔滨新区成为中国下一个经济活跃带‘黑三角’。

  市政协委员滕万庆对哈尔滨新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方面尤为关注,滕万庆认为,在现代城市的交通规划建设中,“公交先行”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正确的做法,在哈尔滨新区的建设中,尤其是在江北,松北和呼兰这个大片区域内,对“公交先行”的实施应给予充分重视。滕万庆分析,“目前,松北、呼兰‘新区’的公交线路较少,导致通勤高峰时人多车少,乘车难成为一种常态。此外,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公交车站点是多设置在主干道上,而深入到重点小区门口的公交站点偏少,造成了市民乘坐公交车的不便。

  滕万庆建议,增加江北地区的公交线路,特别是跨江的公交线路。配合“新区”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大力改善江北地区公交服务的品质,吸引更多的市民愿意到“新区”工作、居住和生活。还要在增加公交线路的同时,合理设置公交站点,着重关注入住率较高的的新建小区门口的公交站点的建设。及时更新在“新区”运行的老旧公交车辆,以使得在“新区”运行的公交车辆的面貌与“新区”的定位和“新区”其他设施的整体面貌相适应。

  市政协委员刘兵认为,“从国际化发展的视角来建设哈尔滨新区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交流新体系,建设符合国际发展需求的衣食住行新格局,并制定法制法规体系,以国际化的视角,制定市场规则。

  市政协委员咸伯居建议,整合新区范围内的市属(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打造新区城市资源经营平台与资本运作平台。“在整合新区范围内现有投资公司相关资源、资产、人员的基础上,通过财政的投入以及划拨金融资产等方式组建专门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集团。该集团可代表新区投资组建、控股参股金融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能。同时,积极开展收购、兼并重组业务,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见习记者 迟亦达 记者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