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护航” 玉米市场或显“尴尬”

05.12.2014  13:29

  近期,玉米市场最大的亮点非临储政策正式出台莫属,在经历了数月的猜测、预期后,临储政策以最“低调”的方式悄然面市。今年临储玉米收购继续执行去年价格,基本符合前期市场预期。也正因最新临储政策与前期市场预期较为一致,市场对政策反应并不热烈。

   东北市场“上下两难”阻力大  

  据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总产量为9469.8万吨,同比减1.1%,产量小幅下降未能有效缓解产区供应压力,尤其是今年黑龙江玉米质量上升,使其市场有效供应能力大幅增加,在市场需求不佳的情况下,相当于变相增加产区供应压力。

  虽然前期通过临储拍卖及跨省移库转移了部分存储压力,但目前东北临储仍持有大量库存,这也使得今年新季玉米临储库容大幅下降,市场预估东北新玉米临储库容5000万吨已是极值,3000万~4000万吨吸储能力更为市场认可。即便临储敞开收购,东北可入库粮源数量也很有限,加之考虑临储对粮质要求较高,以及 近期吉林等优质粮产区玉米霉变上升,后期临储实际入库数量仍存变数,更多供应压力将由贸易市场承接。

  饲养业需求疲弱,近期肉蛋行情持续低迷,后市回暖预期不高;深加工盈利难以持久,开工率明显低下,抑制深加工企业玉米需求,年底节日消费提振预期有限。玉米下游消费对供应压力带来的价格下跌风险稀释预期不佳。

  从供需两方面来看,临储提振东北玉米市场行情的预期偏弱,产区玉米价格借由临储收购而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从短期市场来看,临储入市收购毕竟使东北粮源吸纳主体增多,临储收购价对产区市场的“托底”效果仍将有所显现,尤其在临储实际收购情况尚未明朗阶段,临储价格对市场心态的支撑效果仍较明显,短期东北玉米价格走势仍将围绕临储价格运行,大幅涨跌可能性较小。

   华北市场维持独立“王国  

  临储政策落地,华北市场平静如常,有别于东北市场对临储政策的高度敏感,华北市场虽关注临储政策但并不完全受其左右。因临储收购施行具有区域限制,华北市场更倾向于使用自然晾晒玉米,东北临储政策对华北市场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延后性和程度上的趋缓性特征。

  今年玉米下游消费整体不佳,华北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新季玉米上市以来,华北用粮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开工率恢复缓慢,玉米备库积极性明显下降,且市场普遍对后市下游消费回暖预期不足。

  去年东北临储大量吸纳产区粮源,东北粮外流规模下降,华北玉米南北外流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今年东北临储吸纳能力大幅缩减,华北玉 米大量外流景象难以再现,华北地区市场供应压力将更多转向由本地用粮企业消化。

  虽然目前部分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已经跌破去年同期价位,但与上一年度的价格低点相比仍有下跌空间,华北基层贸易商收购价格亦高于上一年度的价格低点,这也使得后期华北玉米价格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而今年华北玉米供应压力更多转向区域内市场,也使得后期华北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趋于加重。

  虽然不能排除东北临储有效吸纳东北粮源并拉动华北市场行情的可能性,但在短期内实现难度较大,短期内华北市场玉米价格走势更多仍将依据供需基本面影响,而12月份华北市场将迎来玉米全面集中上市,在当前价格并未“跌透”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内华北玉米价格仍有下行空间。

   销区市场受多方“牵制  

  与北方产区市场定价独立性更强不同,粮源供应多元化的销区市场价格走势更多受到产区定价影响,而因销区不同区域粮源供应地不同,后期销区价格走势也将更多呈现区域性特征:东南沿海销区粮源主要来自 东北产区,受东北临储收购影响更为直接;华中销区外采粮源更多来自华北产区,华北价格偏弱局面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价格走势;西南销区主要供应主体为新疆玉米,近期新疆玉米逆市走强将持续影响西南销区价格走势。

  从近期销区饲料企业采购及备库热情来看,当前养殖需求环境并不乐观,而饲料企业对后期养殖需求恢复也持谨慎态度,中小饲料企业原料采购仍以随用随采为主,虽有部分大型集团性饲企陆续加大产区采购力度,但节奏相对偏缓。从南方销区需求来看,饲企更多是对产区玉米价格成本的被动接受,短期内采购难对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有效“反哺”。

  短期来看,现货市场整体仍是产区供应压力影响大于临储收购提振市场作用,但在临储政策出台初期,因其实际吸纳粮源规模尚不可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临储价格对东北产区的“托底”作用将有所显现,继而将支撑国内整体现货市场的价格底部,现货市场定价将围绕东北临储收购成本窄幅波动。而东北、华北价格形成倒挂之前,华北市场价格在供应压力下仍有下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