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弹射落帽子 躲过夺命一劫

18.08.2015  11:09

孟繁林讲述韩光事迹。《大连日报》记者 王华摄

孟繁林(左)与父亲(右)、“六爷”韩光(中)合影。(资料片)

  在东北抗联将领中,韩光是极少的幸存者之一。他曾担任过杨靖宇为师长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他曾协助赵尚志成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抗战胜利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大连市委第一任书记、旅大市首任市长、黑龙江省省长、中纪委常务书记……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到大连首日,就跟随韩光63岁的侄孙孟繁林的记忆,感受这位抗联英雄的传奇一生。

  毛主席建议改名“韩光

  孟繁林说,他的亲爷爷在家排行老五,韩光排行老六,因此他叫韩光“六爷”。当年韩光在哈尔滨念书时交不上学费,多次得到孟繁林做木匠的爷爷的资助。1928年,年仅16岁的韩光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参加组建了青年反帝大同盟。1931年4月,韩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献身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

  未满20岁的韩光就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反帝革命斗争,印制散发宣传材料,为推进革命形势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起,韩光从城市转入乡村,联合农民武装,组织工农义勇军,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抗联时期,为了长期从事敌占区地下工作,很多革命志士都用化名,韩光也不例外。“六爷原名叫孟宪林,化名曾用过寒光、韩光、孟克、晓梦、小孟等,而‘韩光’他用得最久,直到2008年逝世。”孟繁林回忆说,其实六爷爷最早用的名字是“寒光”,取意寒冷发出的光芒,象征着光明。而“韩光”是一次偶遇毛主席时,按照主席的建议更改的。

  携手赵尚志攻打五常堡

  1932年9月,韩光被派到珠河(现尚志市)抗日前线。1933年,他任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代理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协助杨靖宇、赵尚志等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受杨靖宇委托,六爷曾担任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协助杨靖宇对各路抗日义勇军、山林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孟繁林回忆,独立师奇袭三源堡、勇夺凉水河子、攻打八道江等几场硬仗,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也轰动了整个南满,开创了第二块南满抗日游击区。

  1934年5月,韩光又被派到珠河县,协助赵尚志对反日山林队和义勇军进行统战工作,将20多支部队组编成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

  1934年8月,在攻打五常堡的战斗中,赵尚志和韩光率领主力进攻城西门。双方激烈交战,韩光的帽子被子弹打落在地,险些牺牲。经过数小时激战,击毙守敌数十人,胜利攻克五常堡。

  八篇史料保存半个世纪

  1935年底,正在配合赵尚志发动群众抗击日本关东军的韩光,接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通知,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韩光向上级申述:“前线任务繁重,我怎么能离开呢?”但这是党组织的决定,必须服从。所以韩光不得不离开了轰轰烈烈的东北抗日战场。

  1938年回国后,韩光被派往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办事处工作。1939年底,他到延安担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大连市委第一任书记、黑龙江省省长等职务,是当年抗联将领当中极少的幸存者之一。“老人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在做东北抗联党史资料征集和研究工作。

  在《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收入了八篇韩光在上世纪30年代向中共满洲省委及其他地方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作的报告及函件,这是他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种种战乱与运动,辗转吉林、黑龙江、莫斯科、新疆、延安、大连等地保存下来的。他还组织编纂了《中国共产党东北地方组织的活动概述》(1919.5—1945.10),为党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光眼中的抗联战友们

  杨靖宇

  都说,人无完人。当然是对的,但比较的完人仍然是有的。杨靖宇,在思想、政治、军事、为人各方面,都很难找出他的疵点。我与杨靖宇同志相处半年许,深觉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他常常用《孙子兵法》里“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围魏救赵”等谋略来解释一些战斗、战役。

  赵尚志

  1934年的一个深夜,我俩谈心时,赵尚志说,他很崇尚孟子的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曾将这句名言当作立世为人的座右铭。在我和赵相处的两年里,深深知道,他对敌人恨之入骨,对老百姓特别热爱。他,真正做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兆麟

  李兆麟很喜欢吟古诗。一次行军途中看到山溪从高处流下,他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时宿营、打尖,如果看到战士吃饭掉了饭粒,他会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来教育战士。他是一个能团结同志和部队,有勇有谋,有独到见解,有文采,政治上强的好同志。

  赵一曼

  一曼同志和同志们在一起,从不谈论儿女情长的生活琐事。关于她的儿子宁儿,我还是从她牺牲时留下的遗书里才知晓的。一曼同志最喜欢谈的是历史上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当谈到王昭君为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女历史学家班昭继承兄业编撰《汉书》的历史佳话时,她曾豪迈地说:可见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到。她不是个普通的女性,而是一个胸怀壮志、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是一位意志坚强、满怀革命豪情的“奇女子”。

  ——(摘自《韩光党史工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