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在精确教育扶贫中整合教育资源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1.04.2016  10:29

  佳木斯市在精准教育扶贫工作中,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依托全市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培训学校,面向农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依托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文化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佳木斯市整合全市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培训学校的优资资源,采取讲座、发资料、看录像、直接操作等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的工种有家政服务、工民建筑、物流管理、机械维修、美发美容、电脑操作等。有70所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培训学校,其中,普通中专3所,成人中专1所,职业高中9所,培训29972人;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3所,开展引导性培训62157人,技能性培训32616人,转移后培训14506人,培训后就业39301人,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任务。

  二是利用信息平台和培训基地,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91个,主要以各县(市)区职教中心学校、乡镇成人文化学校、村成人文化学校等为主,组织开展培训。各县(市)及郊区组织教育、农委、科协、劳动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和转移信息管理力度,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信息精准。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收集、发放、管理力度,确保为农民及时提供有效的务工信息。目前,共收集用工信息1425条,发布各类招工、用工信息1265条,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是调整转移战略,实现“内外转移”双效齐收。首先,巩固外转。对已建立的转移基地加大订单数量,增加务工输出量。同时,继续开发新的市外转移基地,重点以发达的省内外大中城市为主。通过主动联系、实地考察等措施,在省内外新建转移基地6个,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其次,各县采取了“强化内转”的战略,以确保农民返乡得到妥善安置,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稳步发展。内转主要以发展特色种养业为主,通过阳光工程培训,为当地培养适用的特色人才。如桦南县通过发展特色种养,实现内转安置农民共计1200余人。第三,开发国外转移基地。抓住与俄罗斯建立的农业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对俄的异地开发,带动农民国外务工。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调动农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开学以来,各县(市)及郊区各类职业学校、文化培训学校用近一个月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大意义。各学校也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网络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典型事例、法律常识宣传,引导农民继续转移,为完成培训任务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来,各县(市)区印发《致参加阳光工程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农民进城务工指南》、《阳光工程学员须知》等宣传资料近几十万份,张贴到全市每个村庄,同时,组织培训基地教师由劳转办人员带队深入村屯进行面对面讲解,提高了农民的认识,调动了农民参训积极性。各县(市)区教育局会同科技、科协、农委、林业、畜牧、水产等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逐村宣传培训,现场答疑,调动农民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