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红包"秘密 从"社交行为"到"经济行为"

18.02.2016  12:29

  今年春节,广大手机用户宁可“摇到手抽筋”、“盯到眼发花”也要奋战在“抢红包”的一线上。那么,手机红包究竟影响多少人?哪个年龄层是红包高频用户?红包里收到的钱又都花到哪里了呢?近日,《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发布了以对超过一万七千名城市手机网民真实调研的大数据,对互联网红包背后的这一系列秘密进行了详细解读,记者通过对身边人的采访印证了今年“红包经济”的热度。

   手机红包城市网民渗透率达85.9%

  “大过年的,大家都忙着用手机发红包、抢红包,春晚都没看几眼”,哈尔滨市民秦扬向记者描述了今年自家“抢红包过除夕”的情景。“小侄女在外地,直接把红包发到孩子妈妈的手机上了,没机会聚会的几个大学好友也互相发了红包,在亲戚群里大家也抢了好几轮红包……”秦扬还粗略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光除夕当天他给亲戚、朋友发出了三十几个红包,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大约2000元左右的红包支出,而他也“”回了1000多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发现今年手机红包比前两年多出好几倍”,他明显感觉,今年手机红包特别“”。

  《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的统计数据印证了秦扬的判断: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80.8亿次,同比增长近8倍,支付宝“咻一咻”是去年的近30倍,微信红包、QQ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22亿个,达到去年的7.5倍。红包浪潮迅猛,那么互联网红包究竟影响了多少人呢?报告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的渗透率为89.5%。

   全民狂欢激活“银发经济

  30岁的秦扬是“手机控”,从互联网红包刚刚兴起的时候他就开始参与了。两年多来,他发现身边“抢红包”的中老年人变多了,他也在去年教会了已经五十多岁的父母如何发红包、抢红包,“今年除夕,我家就是我和媳妇还有父母四口人一起抢红包的,我爸妈玩得可开心了,差点忘记包饺子……”。

  “在这场全民狂欢的游戏中,没有人愿意被落下。”数据显示,20至39岁的互联网红包用户,使用频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网民,渗透率在90%以上,“75后”、“85后”组成了红包高频用户的大军。但是,数据也表明,从19岁到50岁的手机网民,对互联网红包整体使用度都很高,而且互联网红包已从年轻人开始向中老年人扩张,50岁及以上用户,互联网红包渗透率也达64.6%。

  父母原来是对互联网产品相对绝缘的人,为何现在如此热爱抢红包?秦扬认为,“他们抢的不是红包,是亲情。”他说:“我们家亲戚多,但分布在全国各地,好久也不能聚上一次,建立微信群之后,大家在里面发发红包、抢抢红包,互相交流和沟通变多了,父母年纪大了,特别愿意用这种有趣的方式与亲人传递情感,他们给晚辈发红包也特别大方。

  统计报告也佐证了秦杨的说法,在高龄人群中普及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一直是一个难题,但红包+社交的组合成功用情感激活了不少白发网民。在50岁以上使用互联网红包的手机网民中,日活跃用户达28.1%。同时,相对年轻人更重视娱乐性,年长者更在意金额的多少,50岁以上的用户,10.9%认为单个红包应超过10元。所以,中老年用户发红包比年轻人“更豪气”。

   成为“日需品”“培养”第三方支付习惯

  通过支付宝、微信收到的红包钱不仅可以用来直接发红包,还可以进行转账、手机充值、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等金融活动,这给秦扬带来不少便利,所以他刚收到的1000多元红包并不会转到银行卡中提现,而是放在手机红包里,用于今后的日常消费。

  “社交+红包已经从节假日引爆点,完成了向日常长尾的延展覆盖。”统计数据显示,红包已不再是传统节日的专属,货币互联网红包使用者中,如“秦扬”一样的日常使用渗透率达到75.5%,远高于春节期间的50.2%。

  那红包收到的钱又被用在哪里了呢?据报告,78%的用户有过将红包收益再转发给他人的经历,完成了钱从红包到红包的社交流转,但也有12.2%和9.4%的红包收益用于电商购物和线下消费。钱的流向表明,“社交流转让红包用户群获得更大扩展,随着社交+电商和社交+线下的服务升级,这种生态规模会增长更快。”

  除夕当天,除了现金外,秦扬还获得了一些商家的优惠劵,他也觉得很实用。报告表明,73.4%的用户和秦扬一样认可优惠券类互联网红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甚至有4.5%的用户认为这是生活的必需品,“已经离不开了。

  “红包让移动互联网与线下商业有机结合,进而成为发展新用户的重要渠道。”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红包热潮将国内用户的第三方支付习惯培养起来,“从节日走向日常”的互联网红包成为日需品,让未来更多线下服务将更容易采用手机支付等形态,这将催生巨大消费市场,带来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