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砖”减重 职业能力跟进

10.12.2014  22:00

  记者 那可 李杨

  不久前,国务院分三批取消了125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一大批“金饭碗”行业准入门槛降低

  近年来,“学生忙考证,行行皆要证”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社会焦虑:高校毕业生辗转于一个个证书考场,职场人士为那些必须要拿到的证书焦头烂额。哪些证书非拿不可,哪些属于滥竽充数?那些价格不菲的证书是否还是奇货可居?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敲门砖”收费乱又贵

  小李硕士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最近正在为考哪家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而纠结。小李说他所就读的这个专业毕业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到国外的孔子学院做一名对外汉语老师,至少也想在国内大城市教对外汉语。备考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在小李毕业前就“启动”了,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小李发现小小一本证说法却很多。小李说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共有6家,每一家都称自己有优势,但究竟哪家颁发的资格证最权威,毕业生自己根本无从判断。在小李的介绍下记者联系到哈市几家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记者发现,每张证书的背后都号称有权威的认证机构做支撑,有的证书称国际注册协会颁发;有的称证书有“领事馆认证”、“国家公证处认证”、“中国国家劳动部认证”;还有的证书表明自己是由在国外的国际汉语推广协会颁发。这些证书的“共同点”是考证费用都非常高昂,这几家培训学校的学费都在5500元以上,还要再交1500元的证书认证费,考下来至少要花费7000元。

  这样一笔花费不菲的资格证到底有多大用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多年的高老师告诉记者,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5年组织过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但一年后就停考了,于是这些由其他机构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就开始兴起。高老师告诉记者,哈尔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大多具有普通的教师资格证就足够了,当对外汉语老师最主要看的是学历、教学经验和文化特长。10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所下属12个基地院校发布了组织《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试考)的通知,高老师说,如果国家汉办的考试能够实行下去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乱象或可得到治理。

  证书挂靠“生意”火爆

  在考证热“高烧”不退的情况下,一本高价格证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入类职业资格,是国家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来决定设置。另一类则是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主要是对各类人才水平能力的一种评价。基于这样的情况,一些求职者将职业资格证当成了求职的敲门砖,而一些被称为金证的职业资格证书甚至仅依靠证书出租挂靠不用上班就可以赚钱。

  当前很“火”的物流师资格证,源于2003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006年面向全国开展物流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从业者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及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然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此证外,其他涉及物流行业的各种资格证书仍有10余种,颁发机构则各不相同,名头涉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相关机构共十多个部门,甚至还有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资质认证(ILT)这样的“国际认证”,而每一种资格证都需要花费不菲的考试费用。随后记者查询用人单位,发现少数招聘物流师的用人单位会强调拥有国家统考证,不少单位甚至只强调有工作经验即可。

  证书挂靠当前也是一些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持证人通过出租证书获得收益,只要找到可以挂靠的单位考证的钱基本一年就能够回来,而需要资质的单位则需要这些证书来为自己充门面。于是证书被明码标价的现象孕育而生,监理师一年2万元、注册城市规划师一年3万元,矿业工程师一年5万元。热门的职业资格证都有自己的行情,其中价格最为昂贵的则是注册电气工程师,仅证书挂靠每年的收益就超过10万元。哈市一所知名高校自动化电力系统博士毕业的张先生最近就在备考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张先生现在的工作很好,虽然挂靠单位都信誓旦旦说不用本人承担责任,但证书挂靠毕竟是处于灰色地带,一旦出现问题张先生也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张先生坦言,每年10万余元的挂靠费,确实非常具有吸引力。

  行业规范迫在眉睫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重点减少四个方面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一是没有法律法规设置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二是有法律法规设置依据,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的。三是国务院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立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四是取消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到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

  黑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人王主任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国家取消的职业资格考试主要“动刀”的范围是在直属行业里,如航空、农业等。产业工人、技术工人最为关注的人社部领域目前还没有涉及,当前的情况是有资质进行培训、发证的机构过多。一位业内人士称,推行职业资格认证的目的是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如果认证混乱,甚至“考试经济”盛行,就会造成市场混乱,从这个角度看,规范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迫在眉睫。黑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宋国学教授认为,部分职业资格的取消对就业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的“考证热”降温起到很大作用。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为了考取职业资格证耗费大量精力,高昂的培训费用也给学生造成了经济负担。取消一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和准入,对相关行业的创业者来说也降低了就业门槛和行业准入资格,对释放人才活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994年国家开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以来,对规范很多行业的职业资格起到监管作用,也促进了相关培训产业的发展。职业资格认定是否科学、合理则要由市场来决定。例如国家这次取消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定,就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同国际接轨的一个表现。是否具备职业经理人资格并不是由一纸证书来决定,而要由这个行业来认定,由工作业绩、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社会的认可度来决定的,取消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并不意味着取消了职业经理人资格,只要符合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就仍然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国家逐步取消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认证符合市场化、社会化对职业资格的管理,也将促进相关职业资格的规范。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