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塑魂厚植内在美

15.07.2014  16:55

    编者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普遍认可的工作品牌。

  3年来,我市的创城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实施新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从今天起,本报连续刊发“创城进行时·文明的城市幸福的人”系列报道,展示哈尔滨以创城为牵动,使城市“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道德”的扎实做法和创建成效,以此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创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美好的城市生活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江泽城,文化塑魂。

  三年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哈尔滨奋力起步。在打造城市靓丽环境的同时,也植根于城市的个性土壤,培育着展示城市灵魂的多元文化。

  如今,在哈尔滨,从浪漫奇幻的冰雪文化,到清凉宜人的避暑文化;从欧陆风情的建筑文化,到高雅灵动的音乐文化;从生态自然的湿地文化,到豪迈激情的啤酒文化……创城犹如一针“催化剂”,在勠力深耕中厚植出一片茂盛的城市“文化森林”,更让文化的磁力线辐射出强劲的“虹吸效应”。

    多元文化交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6月26日,史上首张《哈尔滨文化地图》新鲜出炉。

  摊开文化地图,哈尔滨的文化亮点尽收眼底。文化地图分中俄两版,以冰雪文化、历史名城哈尔滨、音乐文化、红色文化、欧陆风情文化、金源和民俗文化等十大主线为主,将分布在哈尔滨的415处历史建筑、22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各类博物馆、旅游名胜、红色遗址、音乐场馆收纳其中。

  文化地图的出版正值首届哈尔滨对俄文化艺术博览会暨第十五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举行。哈尔滨地图出版社负责人表示,该地图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伏尔加庄园、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风景区等多处名胜景区,并详尽注明了部分文化单位、旅游景区的交通信息,以方便中外游客更好地了解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短短几年时间,哈尔滨增加了这么多文化景点,多元厚重的城市文化让哈尔滨渐成一座国际化旅游城市。”黑龙江和平国旅经理梁立平说,“以前,带游客总担心线路排不满;现在,我们招揽游客到哈尔滨来,反而操心游不全了。”

  创城带来的文化繁盛不仅让哈尔滨成为一座魅力之城,更增添了市民的幸福感。“社区有图书馆,广场能跳健身舞,逛街还能欣赏交响乐,你说这样的生活美不美?”家住道里区上红社区的苏先生说,“跟外地人聊聊家乡,都倍觉自豪。”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是得益于文化建设与城市硬件建设的“齐步走”。

  截至2013年,哈尔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5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准确把握城市发展阶段特征,结合创城,哈尔滨市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新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打造城市靓丽环境的同时,也侧重城市文化的培育。不仅打造出多元文化亮点,更构建起坚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经典建筑“复活”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6月10日,备受关注的哈市犹太老会堂举办了华丽“重生”后的首场音乐演出。

  位于通江街82号的犹太老会堂始建于1907年,是展现百年前哈尔滨犹太人生活历史风貌的一栋重要建筑。去年8月,哈尔滨启动了犹太老会堂腾迁修复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老会堂按照原有的布局、颜色原汁原味地“复活”,并变身一座室内音乐厅。开放首日,俄罗斯格拉祖诺夫音乐学院的弦乐重奏组合受邀为冰城市民呈献一场经典的俄罗斯风格弦乐作品,108个座位座无虚席。

  “今后,要听纯正的俄罗斯音乐,就要到犹太老会堂来。”哈尔滨交响乐园顾问、著名指挥家刘克纪说,“一座经典建筑的‘复活’,见证了哈尔滨建筑文化、音乐文化和百年欧陆文化的传承融合,不仅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也成为展示城市个性的魅力窗口。”

  与犹太老会堂的“复活”遥相呼应,今年初,一座集聚了前沿高科技手段、极具现代感的崭新城市展馆——哈尔滨规划展览馆也开门纳客。

  哈尔滨规划馆总建筑面积21285平方米,以“留下历史印记,引领城市未来”为主题。在这里,既可以乘坐老“摩电车”重游冰城历史,也可以俯瞰1600平方米沙盘领略哈尔滨的未来。

  “看了哈尔滨规划馆,很震撼。”东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小援说,“我出生在上海,生活在北京,工作在武汉,但对哈尔滨却有一见如故之感,这座城市的管理和文化都是上乘的。”

  从犹太老会堂,到城市规划馆,一个连接历史,一个面向未来,成为创城引领下哈尔滨城市文化建设的两道点睛之笔。

  一座美丽的城市,会让人们能够想起童年、留住记忆、品味生活。“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市文明办主任吴国恩说,“哈尔滨近几年的城市文化建设证明,只有从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弘扬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资源,才能彰显城市文化个性和品位。”

    “虹吸效应”显现

    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

  这是一个观众云集、人气爆棚的地方,精致的工艺美术品“冰城雪娃”成为参展人争睹为快的哈尔滨“形象大使”——在去年举办的深圳文博会上,首次设立的哈尔滨文化展馆吸引众多客商,共招商引进文化产业项目19个,签约资金32.55亿元,工艺美术品“冰城雪娃”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银奖。

  事实上,这只是哈尔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哈尔滨市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风生水起的文化产业潮涌松江,搅热冰城,辐射出强大的“虹吸效应”。

  “哈尔滨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来自亚美尼亚独奏乐团的纳丽亚说,“这里的音乐氛围非常好,城市也很美。”

  今年30岁的纳丽亚是从埃里温国际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前不久,她和丈夫哈恰图良一同加盟哈尔滨交响乐团,“我想在哈尔滨工作,享受这里的音乐和美食。”

  文化高地兴起,不仅吸引文化人才,更会拉动文化产业的集聚。

  去年,万达集团决定投资200亿元,在松北新区建设万达旅游文化城项目,这是国内首个集文化旅游时尚产业于一体的万达第五代城市综合体项目。

  年初,总投资80亿元、委托美国迪斯尼设计团队设计的环球海洋世界大型四季旅游项目在松江避暑城启动,项目包括海洋博物馆、海洋科普馆、野生动物区、超大型室内外戏水园、中央演艺广场、影视城等,将成为大型国际性主题游乐园。

  众多大型文旅项目争先恐后落户冰城的现象并非偶然,文化旅游时尚产业的融合之势在哈尔滨已渐成规模,产生着越来越强劲的“虹吸效应”。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哈尔滨在中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名。

  从文化“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创城牵动下的文化建设使哈尔滨在提升外在美的同时,厚植出城市的内在美,在展示城市的新魅力中,持续积蓄城市前行的内生动力。

  

 

  (稿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姜雪松)

  (编辑: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