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岂能说拆就拆?

20.06.2014  12:53

  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

  新闻中说,在当地规划部门看来,短命工程的焦点在于,县里对城市规划不够前瞻。其实,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县里一些官员对城市规划胡来”。“文化长廊”建设初期便遭官场内部反对,仍然被大力推进,并且属于典型的“边建设边完善手续”。从此看来,“前瞻”一词掩盖不了相关主政官员严重渎职的事实。

  追查“文化长廊”背后的违规,并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这是必须的。不过,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为何这么大的工程说建就建,说拆就拆呢?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河口县,全国很多地方也是如此,例如山东滨州斥资1.2亿元,仿制了一个“航空母舰”,被当地视为城市标志,最终却荒废沦为“水泥疙瘩”。

  从目前来看,对于大型工程,只要主政官员力主强推,几乎没有约束机制。虽说规划要征求民意,但是对于这种行政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民意非常容易被排除在外。所以,一些大型工程,才能说建就建、说拆就拆。约束太软、权力太硬,国内的短命建筑、短命工程,便如同割韭菜一般,此消彼长。

  “大拆大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官僚病”,必须下猛药治之。(温江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