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千亿斤粮产能工程:生态大粮仓+绿色大厨房
经济日报讯(记者 倪伟龄)今年以来,黑龙江省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采取新机制、新措施,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
自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以年均100亿斤的速度递增,先后跨越了6个百亿级台阶,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和增长速度第一的省份。2013年,全省战胜严重春涝和秋季罕见洪涝灾害,再夺粮食丰收,总产量创纪录达到1200.8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963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8元。
如何进一步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冬今春以来,黑龙江省把粮食生产作为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的首要任务,在全省几十个县市,推广哈尔滨市方正县的土地确权试点经验,让百万农民以土地确权参股经营及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激发新的生产机制创新活力。同时,全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水稻等高产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
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今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今年种植农作物2亿亩,其中优质高产水稻占比将近三分之一。全省玉米、水稻两大高产粮食作物分别达到12000万亩和6500万亩,仅种植结构调整一项,全省每年就可增产粮食50亿斤以上。此外,全省充分发挥土净田洁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粮食生产,今年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7500万亩。
黑龙江省从农业生产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环节入手,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今年全省加大推进“农机化、水利化、大棚化”3大工程,重点装备整地机、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全面提高种管收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全省筹措资金20多亿元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尼尔基引嫩扩建、西山水库等一大批水利控制性工程,实现自2008年以来新增灌溉面积4352万亩。全省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智能化催芽车间总数分别达到84.8万栋和1023个,为水稻创高产、提品质提供有力保障。
黑龙江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目标紧紧锁定在科技强农上。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自主培育了龙单49、龙粳25等340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推广10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玉米大垄双行、钵体育苗机械栽插等技术模式,培育出一大批玉米亩产吨粮高产典型。全省5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1.8亿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86%。
此外,黑龙江省还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潜能。鼓励各地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省经营土地超过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发展到8.8万个,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1.5万个,农业企业发展到277个,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45万个,总数位居全国第六位。
据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介绍,到2010年,黑龙江省已提前5年时间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目标。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要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发展优势产业,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
原标题:黑龙江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生态大粮仓"+"绿色大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