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12个月防病指南

04.01.2015  19:3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自我保健占60%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其实,我们照顾身体50年,它也会照顾我们50年。如果我们总是对健康透支,而不做投资,那么总有一天健康也会破产的。在新的一年拉开序幕的时候,请你细心留意一下我们奉上的每月健康提示吧!

  1月过年,别患上节日病

  一月是个吃喝玩乐的日子,在高兴的同时,不要患上节日病,有几类人尤其要注意。

   1、患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饮食要清淡。酒肉一类的美味佳肴,或过咸、甜的食物少吃。要注意粗细搭配、荤素相宜、品种多样,保持膳食平衡。同时忌烟少酒。

   2、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与控制饮食息息相关。一定要少食、禁酒。另外,可以多食些苦瓜、蘑菇、南瓜、鸡肉、牛肉等,以补充营养。

   3、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者过热过冷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2月正是一年春捂时

  初春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此时养生原则是防寒保暖,即所谓的“春捂”。

  此季易“春困”缠身,全身乏力。这主要由于气温逐渐升高,皮肤血管扩张,加之内脏生理活动加强,流入大脑的血液减少,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缘故。消除春困,应尽量保持生活起居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可增加午睡,但休息时间不宜过长。多做体操,多进行深呼吸,用冷水洗面等,都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月换季易得流行病

  春天是一个慢性病多发或加重的时节,因此,防患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的。

  如防感冒和流感、防精神病多发、预防“旧伤复发”。

  如曾患软组织的扭、挫、跌伤及手术后的损伤,可能因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引起疼痛。预防方法是适度的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通则不痛”了。

  4月春暖花开易过敏

  容易引起过敏的花粉一般多为种子树,如蓖麻、法国梧桐等,这些植物花粉量大体积小,空气中含量高,在风起的日子更容易传播,所以春天郊游时出现花粉过敏者更多。

  四月份是过敏发病率最高的时段。症状以流稀涕、鼻塞、打喷嚏,流眼泪为主,同时眼、鼻、耳多处发痒。且发病时痛苦,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预防要从源头上做起,尽量避开致敏源,旅游外出时,最好不到花草树木丛生的地方,同时应准备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5月劳逸结合不上火

  春夏交替之际,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导致生理机能失调使人体出现上火症状。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防止“上火”,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切忌连续工作或娱乐到午夜。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6月汗多补水加点盐

  夏季来临,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出汗也多了起来。出汗时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身体产生交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为口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

  因此,大汗淋漓后,应饮用千分之二左右的淡盐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夏季最好的运动是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使全身关节不受身体重力的影响,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因此对肩关节、膝关节大有裨益。

  7月生水冷菜不要食

  进入夏季的炎热季节,气候以晴热少雨为主。在这炎热的夏季,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应注意预防。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食物是感染性腹泻主要传播途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会导致本病的感染与发生。在预防上,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喝开水、不喝生水;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产品,不吃不洁、不卫生、腐败食品;外出旅游度假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谨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8月天气炎热常开窗

  高温炎热和干燥天气,应注意对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市民在这一季节应做到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应保持在25℃~27℃,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生活上应保持规律,睡眠充足。

  9月秋冻适度增衣物

  秋季应加强对细菌性痢疾、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要特别注意气温变化,老人不要过分秋冻要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随天气变化过了白露,哮喘病人容易复发,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服用平喘药物,以防哮喘发作。

  10月接种疫苗最佳季

  秋季是甲型肝炎好发季节,如发现有发热、胃口不好、乏力、面黄等症状时,谨防甲肝。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以防疫情扩散。

  气温渐冷,容易伤风感冒,感冒又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肾炎和心肌炎,应加强预防,一旦发病应注意休息和及时的治疗。

  另外,10月份是进入流感的高发季节,疾控专家提醒,目前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建议市民尽早进行预防接种。

  11月恶心呕吐别大意

  这一季节不仅仍会发生肠道传染病,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病毒性腹泻(又称为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主要元凶为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该病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病例伴有发热,严重者易出现脱水。

  除注意上述疾病预防外,由于这一季节温差变化大,患有哮喘、老慢支、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疾病复发。

  12月煤气中毒要严防

  十二月已进入冬季,天寒地冻的时候也要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预防煤气中毒等意外发生。

  使用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排风管通畅勿堵塞,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不要长时间在密闭车厢内靠发动机供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时在车厢内睡觉。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