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富民强场新路径——饶河农场自营经济产业发展纪实

16.06.2014  15:57

     近年来,饶河农场大力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坚持按照“发挥优势、培育亮点、龙头带动”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依托农场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职工自营经济向“两特”经济的优势产业发展,并为职工搭建“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确保自营经济工作良好发展。

  发挥优势育特色

  推动自营经济良好发展

  饶河农场地处乌苏里江畔,比邻饶河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并且农场处在全国最适合东北黑蜂采蜜和银黑狐生长的气候带上。农场积极引导职工利用比邻饶河县、俄罗斯口岸的地缘优势和特色种养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家庭棚室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项目,并指导职工发展采摘旅游,发挥农场自营经济的特色,从而增加职工收入。

  一棵树管理区特色种植大户唐士显利用比邻饶河的地势优势种植4亩大棚草莓,在种植草莓过程中,所用肥料全部是农家肥,使用黑蜂授粉措施,采用牛奶灌溉技术,每月每亩可施鲜奶30——50市斤,他种植的草莓维生素C的含量是普通草莓的3倍。由于他种植的草莓果质优良,色泽鲜亮,颗粒圆整,鲜红甜嫩,颇得消费者喜爱,并且远销俄罗斯,其价格远远高于其他草莓的价格,仍供不应求,并且他们采取田园采摘销售,吸引了大批俄罗斯客商,4亩草莓每年可带来20多万元丰厚的回报。目前,唐士显的草莓采摘园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典型,打响了“唐氏牛奶草莓”的绿色品牌。

  农场各管理区职工也充分依托地源和资源优势,加大了特色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力度,围绕“高而优”、“精而特”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一棵树管理区靠近饶河县,以发展蔬菜大棚、山野菜、粉条加工、葡萄酿酒、蓝莓、草莓等特色种植,形成一个围城战略发展模式。西通管理区、斗文管理区有着丰富的水草资源,是发展肉牛、绒山羊良好的养殖基地,形成了山水型的养殖业。黄岗、欣城管理区以打造小杂粮及狐狸特色养殖的自营经济项目,为了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场制定了特色作物生产细则,形成了突出优势、精耕细化、量化管理的良好局面。

  目前,农场发展蔬菜大棚160栋,年销售粗加工毛皮1200张,黑蜂养殖户达到53户、3100箱,农场东北黑蜂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哈尔滨、佳木斯等大中城市。黑蜂椴树蜜更是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特色种养殖可为职工年增收1000多万元。

  创办协会降风险

  护航自营经济稳定发展

  饶河农场地处边陲,是优势也是弱项,道路不便造成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费用高和销售被压价等难题,为破解制约农场自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保障自营经济稳定发展。几年来,农场以肉牛、蔬菜、黑锋、银黑狐养殖等自营经济协会、合作社的创建为抓手,以个人选择和技术特长为导向,不断吸纳职工中的剩余劳动力加入适合自己发展的合作社或协会,通过协会将职工各自为战、松散经营的个体,集中成为一个有实力的集体,农场还通过业务培训、技术服务、产品推荐、提供洽谈等方式不断推动各类协会、合作社的壮大。同时,农场不断与周边佳木斯、双鸭山等市县的各类养殖加工企业洽谈,为协会提供更多的原料及销售渠道,推进农场自营经济产业化进程,实现原料稳定、价格稳定、销路稳定的客商、农户双赢的局面。

  目前,合作社、协会的发展已成为职工自营经济主导模式。农场一修所女职工“银黑狐”养殖合作社就是农场女职工致富的典型代表。这个“银黑狐”养殖合作社由高淑敏等6名下岗女职工组成,早期年销售狐皮几百张,在农场党委的大力扶持和党员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以“养殖+信息+管理+销售”为一体的养殖发展方式,通过协会化经营制定协会章程,形成“共享”式经营格局。市场皮毛销售价格等经营管理方面全部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会化经营模式。目前,以发展到每年销售粗加工毛皮1200张,实现产值144万元,经营利润96万元,带动从事狐貉养殖年收入15万元的养殖户达到12户。

  据了解,农场已成立女工银黑狐专业养殖、和谐狐貂养殖、美提葡萄专业合作社3个,一棵树蔬菜、金桥杂粮、东北黑蜂、唐氏奶香草莓专业协会4个,合作社、协会会员已达到350余人。

  发展龙头上规模

  实现自营经济快速发展

  肉牛产业是自营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农场通过繁殖、饲料、微贮制定了一条龙“七补贴”政策,助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农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加强畜牧产业基地建设,2010年,农场引进辽宁鞍山三和牧业,建设13.2万平方米的“和牛”养殖基地,并提供饲料地3000亩,保障了“和牛”养殖项目的扎根落户和壮大龙头的效果。

  去年,为壮大畜牧业发展的龙头,农场将西通管理区整体搬迁的第十四居民组作为大型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以两大基地为龙头、职工可以自主养殖或入股托管的方式,由基地为养殖户提供饲料、管理、销售,形成了两大畜牧养殖基地相呼应、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规模化发展,畜牧养殖户就近“挂靠”的养殖模式,带动养殖成为推动自营经济发展和职工致富增收的一大新兴产业。

  养殖户可以自己养殖或入股采取托管的方式养殖,由基地统一科学管理养殖+销售,为养殖户提供饲料、管理、销售,形成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规模化发展方式,实现互利共赢,以此,带动牛畜养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基地已入住日本和牛20头,第二批的300头日本和牛将陆续进入基地,有了龙头带动,农场现有合约养殖户30户,肉牛1900头,安排下岗职工20人。

  到今年6月,全场自营经济从业户发展到3540户,建立了龙头肉牛养殖基地1个,综合专业区1个(种、养、加),专业合作社3个(女工银黑狐专业养殖合作社、和谐狐貂养殖合作社,美提葡萄合作社),专业协会4个(蔬菜协会,金桥杂粮协会,黑蜂协会,草莓协会),实现自营经济总产值1.9亿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下一步,农场的自营经济工作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继续向规模型、效益型、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转变,职工群众共同携手致富奔小康。( 唐文龙 黄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