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两权”抵押贷款激发市场活力

06.06.2016  15:11

  “贷款证”等于存折随贷随还 

  6月的龙江大地生机勃勃。在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记者看到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俊丰粮食产销合作社理事长索颜军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指着自己的2000多亩水稻田兴奋地说,“今年用入社16户农民340亩土地的承包证向银行贷款100万元,5个工作日就发放到位,这笔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现在水稻长势特别好。” 

  索颜军的合作社共有德善村118户村民入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生产资金主要靠银行信用贷款。他说,农民土地确权后,贷款更加方便了,“贷款证”就等于存折,随贷随还,再也不用为没有钱犯愁了。 

  去年方正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两权”抵押贷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4亿元,农户单笔最大贷款额度达到400万元,5000多户农民受益;办理宅基地抵押贷款35万元,农民贷款难得到有效缓解。正如方正县县长杨爱国所说,“两权”抵押贷款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全国“两权”确权颁证试点县,方正已经全面启动抵押贷款工作,尽快把农村生产要素变成资本要素,把农民手中的“死资产”变成“活资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土地上了“户口本”抵押贷款更方便 

  方正县天门乡沿江村农民周明坤2014年拿到了国家颁发的“红本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自家的土地上了“户口本”,他的心里托了底,终于不用再替别人承担风险了。他说,以前到金融部门贷款实行“五户联保”,一户到期还不上贷款,其他几户受牵连难再贷款,往往“联而不保”。自从有了“土地证”,贷款自己说了算。今年他种了60亩地,在信用社只用了3天贷款就下来了。 

  据方正县农业局副局长韩颖介绍,2011年7月,方正县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2014年8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县。通过“两权”试点,全县共核查实测耕地面积126万亩,其中村集体耕地85.1万亩,“新增”地源25.6万亩,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75万户,占总数98.2%。全县核查宅基地总数29229宗,宅基地总发证数达98.18%。以此为带动,全县完成了山、水、林、湖、草等农村各类资源资产的确权。在推进确权颁证的同时,建立了方正县农村产权、村庄地籍调查等数据库,整理录入信息58.3万条。确权试点摸清了家底,明晰了产权,为土地、住房有序流转,实现抵押担保功能提供了保障。 

  两个平台三个中心打造“一站式”贷款服务 

  走进宽敞明亮的方正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现场交易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几位农民办理产权变更相关业务,仲裁庭、立案室、候庭室、档案室一应俱全,这是东北地区建成的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据方正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王忠介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规范县乡村三级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实现有土地经营权证的农户提出申请,村里认证、网上登记、乡镇审核、拿出评估报告、农户到金融部门签订相关合同、到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办理他权证书、回金融部门领取贷款的“一站式”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服务。2015年以来,方正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经为5166户农民办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此外,方正县还建立互联网贷户与银行对接平台。2015年6月人民银行在方正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金融超市并运行使用,为贷户和银行搭建起了一个常态化的对接平台。今年,随着方正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厅,方正县金融超市进驻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厅金融贸易板块,进一步提高了金融超市的功能。 

  本着降低成本、降低门槛、降低风险、强化服务的原则,方正县建立了资产评估服务中心、抵押担保服务中心、收储拍卖服务中心。目前,进驻方正县产权交易中心的8家抵押担保公司、7家资产评估公司和4家收储拍卖公司,为贷款农户节省评估费用70万元,节约贷款成本500万元。 

  盘活沉睡资产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两权’抵押贷款把农民最普遍、最典型的土地经营权盘活了,有效地增加了合作社债权担保能力,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辟了一条融资绿色通道。农民贷款方式由原来的‘互保互助’型转变为‘自主自助’型,有效扩大了农民贷款担保范围。”方正县松南乡黎明村党支部书记梁儒金说,“两权”抵押贷款是农民遇上了好政策。 

  人民银行方正县支行行长梁正山说,土地和房产是农民最看重的资产,农民格外珍惜信用,目前方正县“两权”抵押贷款不良率为零。全县涉农贷款规模持续增加,2016年4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3.5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5.12%。农户持“两证”可以随时贷、用时贷、急时贷、循环贷,贷款周期由1年延长到3年,金融部门给农户开办一折通,解决了农民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两权”抵押贷款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种粮大户发展到326户、家庭农场107个、合作社474个。全县土地流转已达30万亩,占总耕地的24%,涉及农户9500多户。记者谭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