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评论: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26.10.2015  08:42

  自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社会化服务”的概念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历了服务内涵拓展、服务体制机制调整和战略地位全面提升期等发展阶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了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为谁服务?服务什么?谁来服务?怎样服务?这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回答的课题。在我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必须发挥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其机制体制创新决定着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有可为。
      农业社会化服务犹如串起珍珠的纽链,连接了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从长远看,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客观上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倒逼机制,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提高瞄准度和有效性,才能实现我省农业资源的优化;从当前看,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坑农害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是解决农村贷款难融资贵问题重要路径。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对“两大平原”金融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全省各地利用这一政策,不断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承担起为全国“打样”的责任。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增加“毛细血管”,增强农村“造血”能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我省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农村贷款难融资贵、满足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经济作物、棚室经济上不了保险,保险范围不宽、赔付额度不高、回报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近年来通过涉农资金整合,我们干成了过去干不了的事,这启发我们要继续创新支农保护政策,争取增量资金,增强省级统筹整合能力,为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活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键靠科技。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但却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主要因为农业科技高度发达。我省农业科技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创新潜力可以释放。要搞好农业科技研发,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重点围绕良种繁育、农作物栽培、食品加工等开展科技研发攻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变科技下乡为科技驻乡,实现专家与农民“零距离”,将实用、关键、经济的农业技术直通农户。农业要插上科技之翼,首先科技人员要插上激励的翅膀,必须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广泛开展科技包保和共建活动,激励科技人员把先进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国内学者提出“中坚农民是支撑农村的新力量”的观点。事实上,所谓“中坚农民”就是农村实用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靠农村的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抓产业项目,急需各方面的实用人才,而农村留不住高端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所以,要从战略高度做好农民培训工作,造就更多优秀“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使走出去的在外能赚钱、留得下,留在本地的培养成会种地、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要给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中坚农民”实现才干的平台,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种、养、产、加、销……农村社会化服务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其终极目标就是让农民高效、轻松地从事农业生产。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与农民的需求尚有差距,这一差距正是我们提高服务水平的空间。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由政府购买服务是发展趋势,政府部门也应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提供主导者、竞争规则制定者,向服务参与者、服务网络构建者和合作促进者的角色转变,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过渡,当好农业发展的“保姆”和“红娘”。(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