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作物春耕生产技术措施

17.03.2016  12:32

  (一)选好茬口、高标准整地 

  1.合理轮作。根据前茬作物种类及用药情况,合理调茬,减少连作、重茬,降低前作除草剂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米→豆→杂、米→米→豆、米→豆→麦、米→豆→薯“三三”轮作,恢复和提升地力,缓解病虫危害,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 

  2.及时清理秸秆。对于还未 清理田间秸秆的地块 , 要抓紧时间通过人力、机械等方式尽早及时清除。对于东部部分积雪多、土壤水分饱和的地块,要利用大机械及早耢地和雪散墒;化冻后有积水的地块,要挖排水沟,疏通排水沟渠等措施,加快提高地温和散墒,为灭茬、整地、施肥争取时间。 

  3.高标准整地。土壤墒情好,没进行秋整地的,待春季土壤化冻后,整地、起垄、镇压连续作业。对秋起垄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进行顶凌镇压,防止跑墒。对于西南部等干旱地块,总体以保墒情、少动土为原则,采取灭茬播种或保持原垄,播种时采用原垄种或原垄卡种。 

  (二)精选适宜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4.精选良种。在品种选择上,要严格按照省农委下发的《黑龙江省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要求,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择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杜绝越区种植,提高产品质量,种子质量必须达到二级良种以上,实现苗全、苗齐、苗壮。尤其是要主动适应玉米收储标准提高的新形势,玉米品种要退回一个积温带,留够充足的脱水时间,提高玉米品质。 

  5.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做好种子精选、晾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做好种子发芽试验,选用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的种子播种,对发芽率低的种子应及时调剂或更换。根据本地病、虫、鼠害发生趋势情况,选择适宜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杜绝白籽下地。使用种子包衣剂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剂量,避免出现药害和药物浪费。玉米播前可选用20%的呋福种衣剂、2%戊唑醇等进行种子包衣,大豆播种前可用35%多克福等大豆种衣剂包衣。 

  (三)抢墒适时播种 

  6.适时早播。凡是墒情适宜,地温稳定通过7℃以上达到播种条件的,一定要适时早播、抢播,把作物种在最佳播种期内。西南部干旱地块,可采用适时“抢墒”、深种浅盖“接墒”和坐(滤)水种增墒等技术播种,不具备条件的,可原垄种植。对于东部春涝地块,千万不能湿耕湿种,可等地干,适时晚播密植,避免粉种。播种时可采取大垄种植,适当浅播浅种,并隔天轻镇压,促进早出苗。 

  7.提高播种质量。要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精细播种、用种精量、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保住群体,靠群体稳产。依据栽培模式、品种特性,科学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密植。玉米:常规栽培5.5~5.7万株/公顷,密植栽培5.7~6.5万株/公顷,特殊耐密品种可依据品种特性适当密植。大豆:中南部地区,保苗株数为25~30万株/公顷;北部地区及西部干旱区,或在瘠薄地块,保苗株数为28~35万株/公顷;窄行密植,中南部地区保苗株数为33~38万株/公顷,北部地区保苗株数为36~46万株/公顷。 

  (四)加强苗期铲趟管理 

  8.早查田早补种(栽)保全苗。播种后出苗前,应进行查田,详细调查田间粉种及缺苗情况,可提早进行育苗,以备补栽之用,或借苗带土移栽。 

  9.早中耕放寒增温。幼苗拱土后要早中耕,通过土壤深松和铲趟管理,实现放寒增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五)精准施肥 

  10.增施有机肥。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用农家肥22.5~30立方米或有机肥1~1.5吨。有条件的要增施生物菌肥、微生物肥等生物有机肥,并酌情减低种肥的化肥用量。 

  11.适时追肥。对于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或耕层深厚的地块,可适当降低追肥用量。玉米在6~7片叶时,结合铲趟亩追尿素15~20公斤,要做到侧深追肥,侧10~12厘米,施肥深度10~15厘米,注意在追施氮素肥料时,施用量不能过大,追施时期不能过晚,防止贪青晚熟。大豆在盛花期、结荚期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生长、促早熟。 

  (六)科学除草 

  12.精准施药。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的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土壤墒情比较好的地块,可进行土壤苗前封闭除草,中西部易旱区,提倡苗后茎叶除草。化学除草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喷液压力苗前3个大气压、苗后4~5个大气压。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降低除草剂农药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