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时评】既需“高温坚守”也需“清凉慰藉”

15.07.2017  22:23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来最强高温天气在7月13日进入“最强时段”,全国高温面积可达364万平方公里,覆盖21个省份。多地出现“史上最热一天”,甚至连续刷新高温极值。“烧烤”模式其实早已启动,本月初,一轮动辄30摄氏度以上的“桑拿天”让哈尔滨领教了暑热之苦,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验。“入伏”之后,如何应对高温天气,为烈日炙烤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送去丝丝清凉,不仅应提起足够注意,亦需整个社会的主动出击。

  高温天气里,当你享受空调、WiFi、西瓜“夏日三宝”消夏避暑时,不要忘记户外劳动者正挥汗如雨、坚守岗位,他们中有交警、有环卫工、还有建筑工人等等。然而,高温毕竟不是拼意志力的博弈,远非熬一熬就能挺过去。酷暑中,一些快递公司招不到快递员,显而易见,与快递行业工作待遇与保障不足有关。

  高温关怀是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整个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程度,更照见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劳动者人文关怀的层次。诚然,与南方一些地区相比,哈尔滨等地受暑热影响相对较轻,但高温下的劳动保护因此更容易被忽略。要建立起完备的劳动保障体系,再小的细节都不应该放过、再小的落点都应该夯实。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之下,对“高温关怀”从“忽视”到“看见”,从“看见”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维护和健全劳动保障体系的共同努力。

  劳动者是美丽的。我们感动于劳动者“高温坚守”的同时,更需送去“清凉慰藉”。这片“清凉”,可以是全社会遵守交通秩序、减少乱扔垃圾,以减轻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压力;这片“清凉”,可以是送去消暑饮品、配备医疗力量,以对劳动者提供即时帮助来缓解其高温之苦;这片“清凉”,可以是调整作业班次、跟进隔热护具,以劳动配套设备上的供给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作业;这片“清凉”,还可以是劳动监督、制度保障等刚性措施的及时跟进与强制推行。总而言之,面对高温,少一些刻板的“唯意志论”“唯进度论”,多一些弹性灵活的配套保障与补给,方能以浓浓的人情味,在上升的温度中彰显人文关怀。

  犹记得每年冬季来临,冰城不少沿街商铺都会自发地在门窗玻璃上贴上“天冷了,请进屋歇息”“候车请进屋”“环卫工人热水供应”等温馨的提示语。在这个夏季,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来自于政府与民间的关爱力量,让户外劳动者享受到溽热里的丝丝清凉。(常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