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穿绸缎得讲身份

25.08.2015  11:13

    [ 摘要 ]能否买得起绸缎,本身不存在阶级性。一般情况下,价格落差大也不是阶级性的反映。但百姓再有钱,也不准穿绸缎。

  朱元璋图源网络

  朱元璋出身泥腿子,洗脚上岸后,感觉特好,在其天才版著述《大诰》中,对当年的穷苦兄弟,管制甚多。比如服装,黄色供皇族专用;红、紫供特定等级官员专用;而百姓,只能布衣。

  如果说,明代社会是一个公司,老朱家就是CEO,其他皇族担任分公司经理,臣子们担任副总、中层干部、科长,特权瓜分完毕。剩下的百姓,只干事,没权利,干瞪眼。

  至此,绸缎就有了阶级性,就有了身份。我们看《金瓶梅》,西门庆当官后,身穿五彩洒线猱头狮子补子员领,何太监又赠他青缎五彩飞鱼蟒衣,吴月娘家常穿着大红潞绸对衿袄儿。补子的质料是缂丝,蠎衣的质料是高级丝绸。潞绸产自山西长平上党一带,明清贡品。

  这阶级性首先体现在价格上。据《宛署杂记》、《万历会计录》、《工部厂库须知》载,红黄杭细绢每匹卖价0.96-1.2两,黄绫每匹0.8-1.28两,红纱每匹1.6两。再看看苎布、麻布价格,从隆庆六年到万历三十七年,普通麻布每匹0.06-0.2两,普通苎布每匹0.2-0.3两,是绢绫纱类绸缎的几分之一,甚至只有十几分之一。

  能否买得起绸缎,本身不存在阶级性。一般情况下,价格落差大也不是阶级性的反映。但百姓再有钱,也不准穿绸缎。如果普通百姓违反规定,偏要绫罗绸缎奢侈一把,被谁告发,是要断肢、割鼻的。反过来,你是皇亲、大臣,再穷也得购买高价的绸缎,穿葛、麻布衣就是犯法。

  仅仅通过服饰,专制、绝对皇权就已完全介入统治区域内任何一个臣民的日常生活,而在服饰中加入和强化意识形态,也可以强化绝对皇权。

  苟富贵,勿相忘,这多是发迹前的口头禅、大愿心。轮到富贵在我家,谈什么阶级兄弟,什么患难之交,基本沦为笑柄。有那么几个不开眼的,再想叙兄弟情谊,平起平坐,朱元璋、赵匡胤、刘邦们,早挥刀等着你伸脖子。

  《金瓶梅》中的常峙节,一个小混混,帮闲。西门庆借给他12两银子,他居然立马给老婆买了月白云绸衫儿、白绸子裙儿、丁香色绸直身儿,全是绸缎制品。依照朱元璋的规矩,老常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是践踏了丝绸的阶级性,是违背服饰政治的大逆之行。

  常峙节的僭越,只因为晚明飘摇的皇权已无法保障服饰政治的实施。回过头看,当初朱元璋把阶级性强加在服饰上,以为万世莫易,倒像一种莫大的讽刺了。

编辑:李笑然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