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将生活怎样城市?

29.12.2015  13:09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在这个时间跨度中,中国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如今,为城市的“成长坐标”谋划,勾勒出一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已是必须。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美?“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会议中明确,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当然,建设绿色城市,环保节能不可或缺。会议称,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都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会议称。

  留住城市“基因”

  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城市“失忆”就会千城一面。

  会议多次阐释了城市文化“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说,城市文化包括城市历史、品质、风貌、内涵,个人能够感受到的民风、公德、秩序等,只有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活生生令人热爱的宜居之城。

  给城市“减肥”

  高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镇化步伐,让一些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扩张,在虚胖中逐渐丧失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会议中提出,要为城市划“界限”,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一座城市“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

  城市每个角落都应是安全的

  “头上没抛落物,脚下井有盖,行路起居不用提心吊胆。”有中学生曾经这样寄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近日发生的深圳滑坡灾害也再次为城市安全敲响警钟。

  新形势下,城市安全怎样才能做好?会议给出方向:“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敞开城市宽阔的胸怀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45%左右,这意味着年均1600多万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

  会议中明确,“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因为,对敞开的城市胸怀,不存在“农民工、外地人”的无形壁垒;对敞开的城市胸怀,更不应存在“富人区”“贫民区”的社会鸿沟。(据新华社12月22日电)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