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开“个性”药方 三年助七万人脱贫

24.02.2016  10:30

  黑龙江日报记者董新英

  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去,春天的脚步悄悄来临。明水县兴仁镇石人村村民于秀伟这个春节过得暖意融融,于秀伟对记者说,刚刚过去的一年,他的网店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作为村淘合伙人,帮助村民代购也达到了十几万元,而且他的私人订制微农场也颇受城里人欢迎。于秀伟说,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他身患残疾,家里也因病返贫。打工没人用,创业没有钱。2015年4月,在兴仁镇镇政府扶持下,他参加了县里电商创业园培训,开了网店,成为第一批村淘合伙人,夫妻俩在网上经营绿色杂粮和蔬菜,从此日子有了奔头。

  于秀伟走出贫穷的故事只是明水县精准扶贫的一个掠影。

  精准扶贫概念好懂,做起来着实不易。明水县委书记路百胜说,明水县有37万人口,其中农村常住人口27万人,贫困人口69681人,作为全省“互联网+精准扶贫”试点县,明水县将精准扶贫当成一场攻坚战来打,通过思想扶贫、民生扶贫、产业扶贫,不丢一村一屯、不落一户一人,用三年时间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扶贫先识贫摸底子确定“扶持谁”

  去年的腊八格外寒冷,这一天明水县县乡村屯党员干部是这样度过的。他们深入到全县99个村的群众代表开始了贫困户评议工作。民主评议是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的重要环节,明水县各包村工作组与乡镇、村屯严格履行评议程序。在各乡镇民主评议会现场,一双双举起的手寄托着村民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也是贫困群众发自内心想要脱贫的殷殷期盼。

  明水县扶贫办开发办主任张天喜对记者说,在大摸底行动中,各个乡镇村屯领导干部严格履行民主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确定贫困户,清除不具备条件的11种人,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科学分类。这次大摸底行动,辐射明水县99个行政村以及全部自然屯,深入村民家中实地走访,实现无遗漏、无死角,全走遍、全覆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水县有57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7.6%;建档立卡贫困户19783户,占全县农户的18.3%;贫困人口69861人,占农村人口的25.8%。明水县构建了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将贫困户划分为“一扶即脱”、“长扶能脱”、“久扶难脱”三种类型。

   精准上弦结对子确定“谁来扶”

  扶贫工作要上好“精准”弦。明水县对帮扶干部提出要求:“思路要出在地头,问题解决在炕头,包联干部在大摸底期间,要坚持吃在村、住在屯、办公在农户家中,真正掌握实际,摸透底数。”确定了“扶持谁”之后,马上进行结对子,确定“谁来扶”,这一任务落在了党员干部身上。

  在“百局联百村、百局联百格”精准扶贫活动责任分工表上,记者注意到每乡镇都确定了一名县领导,每个村、每格确定一个包扶部门,2名包村乡镇干部、1名优秀党员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每屯至少确定2名部门包联干部、2名村级调查员。

  张天喜说,明水县结合贫困人口精准划分,建立万名党员包联制度。特别是针对乡村精准统计愁吃、愁穿,子女上不起学、无房住、大病治不起的“两愁、三无保障”家庭,县政府统筹民政及社会、企业、爱心人士捐助资金购置所需物资,由民政部门牵头,乡镇(办事处)配合,包联部门全过程、全覆盖对接,将温暖送到贫困户家中,解决“两愁”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方子确定“怎么扶”

  精准扶贫“怎么扶”?路百胜说,脱贫攻坚不能再走“送钱送物”的老路,要针对病因、开个性药方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贫困类型,明水县探索创新了互联互助式、企业牵动式、电商引领式、产业孵化式、合作辐射式、金融扶助式、民生保障式等“七种扶贫模式”,深入开展“百局联百村、百局联百格”、“双联双治”等活动,因村施策、因需选派“第一书记”57名,选聘电商荣誉村主任10名,实现了扶贫举措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想解决农民脱贫,必须解决农民90天的生产习惯,变成300天或者是360天的生产习惯。明水县组织18户龙头企业、81个合作社、近万户农户投身“明”牌基地建设,通过合作共建、调整结构、提升品质,使5300户贫困户平均增收1500至2000元。通过流转土地、获取租金、返聘入社、外出务工等方式,户均增收4万多元。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增加农民间接收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水县重点对“三型”贫困家庭、贫困人口拿出帮扶措施、寻找脱贫路径,对“一扶即脱”型贫困户,采取帮资金、帮技术、帮信息、帮项目的方式,实现增收;对“长扶能脱”型贫困户,通过产业造血、扶持就业和帮扶项目减贫;针对“久扶难脱”型贫困户,尤其是对“两愁三无”人员,实施政策打包、捆绑投入,整合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和各类商业保险等方面资金,将这部分人群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使其不愁吃、不愁穿、就医、住房有基本保障。(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