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答卷

08.03.2017  09:04

  中国最北的高寒高铁——哈齐高铁驶过松花江特大桥。《黑龙江日报》记者 苏强摄

   (六)啃下“硬骨头”,释放“内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破茧而出

  振兴的动力如何激发,发展的路子如何拓宽?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从完善体制机制、搞活体制机制入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优化所有制结构,举改革之剑破解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消除妨碍资源配置的体制性“篱笆墙”,向国有经济不活、民营经济偏弱两个领域发力,通过体制再造,观念更新,走出一条依托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路子。

  市场经济的风起云涌中,龙江经济既要“长大”,又要“长壮”;既要“制造”,又要“智造”;既要“迈开大步”,又要“稳住心神”……发展的任务何其之重。走过刻骨铭心的阵痛,在总书记点石成金的开悟下,龙江在思考:如何才能摆脱传统的动力依赖,换装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如何突破利益的藩篱,释放更大的内生动力?如何啃下“最难啃的骨头”,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突破难点,国企呈现“挺胸抬头”态势

  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能不能振兴的重要因素。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绝不能把国有经济搞坏了、搞弱了。龙江发展的振兴之梁如何撑起,国企改革不破题不行。

  1月9日,由原省投资总公司与龙兴集团共同组建的黑龙江省投资集团正式揭牌。省投资总公司与龙兴集团一直承担着我省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投融资平台的职能,这次重组整合是省国资委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组建改建投资运营公司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2月22日,长安福特哈尔滨分公司投产暨全新福克斯下线活动在哈尔滨举行。这也标志着我省老牌国企“哈飞”的又一次改革开花结果。深化国企改革,就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国企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技术研发、业务管理和商业模式方面求新求变,实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

  像“哈飞”一样,我省一大批“顶梁柱”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振兴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用创新举措不断强健国有企业“筋骨”,农垦、森工、龙煤在破旧立新中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市场要活力,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了一定突破。

  去年,我省国企改革亮点频现,把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同化解产能过剩、淘汰“僵尸企业”结合起来,刀刃向内自己刀削自己的把,该重组的重组、该退出的退出。基本建立改革政策体系,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卓有成效。改革的红利直接体现在不断企稳回暖的经济指标:2016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实现经济收入893亿元,同比减亏98.8%。全省地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主要经济指标由2013年、2014年的加速下行,2015年逐步降幅收窄,2016年开始由降转升。

  没有破不了的坚冰,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国企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龙江国企正在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中闯关夺隘、浴火重生。

   ——破解“三偏”,放开、放手、放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结构不优是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发展的主要矛盾。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发展引擎,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破解结构性矛盾,不是简单地把国有经济比重降下来,更重要的是要优化所有制结构,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一年来,我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破解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抓手,积极培育其成为增强我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成为扩大就业培植财源的重要依托。

  2016年10月,黑龙江省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上线。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帮助企业聚集金融资源,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个性化”的融资服务。目前,已有30家投融资机构发布80个金融服务产品,有115家企业注册登录发布136个融资需求,线上线下对接交流,效果初显。

  2016年10月,我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直面“民营企业最关心的是发展环境,反映最多的也是环境不优问题”等热点话题,强调将进一步“放开”、“放手”、“放胆”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016年12月20日,“50条”出台。这是我省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进入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帮助民营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金融和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8大方面共50条。

  一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部门做好“围墙内的事”,在“非禁即入”基础上坚持“设障必纠”原则,“放手养鱼”呵护民营企业发展。尤其是把转变政府职能、把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简政放权作为支持民营经济的最大红利,把该放的事项放到底、放到位,把该管住的事情管住、管好,为民营企业撑腰打气。帮助民营企业打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健康的政商关系很重要。对此,省委省政府态度鲜明:我们要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做到“”、“”二字,既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又同企业家的关系清白、纯洁,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各地党委、政府身体力行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根据市场变化生产适销产品,从而拉动有效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我省有的民营企业生产的绿色食品甚至打入了巴西里约奥运会和G20杭州峰会,提升了民营经济的“气质”,显示了蓬勃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全省经济大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行动才有出路,农垦、森工、龙煤“三大难”改革逐一破题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哪里。龙煤、农垦、森工三大集团是我省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过去的一年,三大集团用行动寻找新的出路。

  省国资委以龙煤集团改革脱困督导组为抓手,牵头9个专项工作组,全力打好龙煤集团改革脱困攻坚战。理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经营活力,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两批组织化分流富余人员4万人,在册职工由22.4万人下降到15.4万人。以市场化方式成功转让6所医院85%股权,获得高出账面价值2.4倍的17.85亿元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部兑付了2012年以来滚存的82亿元债券,化解了资金链断裂风险;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总部机关机构和管理人员精简78%和59%,权属公司精简33.9%和43.6%,煤矿(厂处)单位精简44%和39%;完成四个矿业子公司“两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建立二级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市场经济主体,赋予四个矿业子公司自主经营权。通过改革同比减亏23.7亿元,龙煤集团呈现出主动找市场、淘汰落后产能、上项目增效益的良好势头。

  2016年12月3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香坊实验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和公司揭牌仪式在哈尔滨举行,标志着农垦绥化、哈尔滨管理局改革试点“破冰”。通过试点为全面深化黑龙江农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农垦管理方式为重点,以农垦管理体制从现行的三级管理向两级管理转变为突破口,破除农垦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弊端,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

  2017年伊始,森工国有林区四个改革试点单位——方正、柴河、清河、五营林业局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及所属具有经营职能的林业经营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这标志着森工重点国有林区,以实现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和转型发展为重点的“四分开一转型”改革,从科学谋划到全面实施,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这是国企改革的深水突围,龙江上下用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将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推进。

  (七)打造好环境,完善新秩序,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没有梧桐树,引不得金凤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现代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环境经济,环境已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区加速发展、迅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一场硬仗,我们决不能输给自己,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种下一片“梧桐树”。

  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这为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明了方向。发展中的龙江,转型中的龙江,还伴有“成长烦恼”的龙江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把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最直接的改革举措,抓住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简政放权、创新驱动等为突破口,为改革开放排阻清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不断打造我省发展新优势。

  ——重槌响鼓,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这是一次没有终点的“远行”。2015年5月,我省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26项意见与相关部门直接对接,咬定“问题”不放松。聚焦新问题,推出新对策。仅仅一年之隔,为加快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省委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行业和关键岗位,严格督查、强力问责,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批破坏环境的干部受到严肃查处,审批在加快,流程在优化,权力在下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落地。2016年5月,黑龙江再次推出升级版的《意见》,对33项意见进行“台账式”分配,重槌响鼓,声声急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一年,省公安厅出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便民利企30条”、省商务厅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商务发展环境的“27条措施”、省质监局出台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23项内容……数字背后,是全省上下推动发展环境改善的生动实践。事实证明,最好的发展环境是法治环境。只有破“潜规则”,立“明规则”,才能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这是一个十分给力的“专栏”。自《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出台后,我省各大主流媒体上就出现了一个不定期光临的“熟悉面孔”——对破坏和影响我省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的通报。相同的主题,不断更新的内容,一期又一期,不护短、不遮丑、不手软,点名道姓直面问题所在与恶劣影响,形成了持续而又有力的舆论监督震慑。

  这是一个问题倒逼出来的“机构”。黑龙江省政府企业和创业投诉中心,专门受理各类市场主体投诉,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仅去年以来就公开通报和处理9批42起典型问题,1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4人移送司法机关。

  发现、解剖、整改问题,是为了辨识问题背后的共性,堵塞问题发生的漏洞。解决环境不优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去年,哈尔滨市刀尖向内、痛下狠手推行的“大处室”改革,减掉近三成处室,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结下的一个好“”。

   ——天下为公,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现在开庭!”去年8月4日9时整,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石时态举起手中法槌,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上诉一案。

  这是省法院院长首次开庭主审案件,也是省法院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的大背景下,落实最高法院、庭长办案要求,发挥院长大法官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促进案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司法机关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如果把龙江振兴发展比喻成飞驰的动车,那么法治就是铁轨。打造维护健康、安全的铁轨状态,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为“飞驰的动车”铺设直达远方的“铁轨”,需要锻造每一块钢材、铆紧每一颗“螺丝钉”。去年9月,省委政法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在全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实施意见》,既明令禁止做什么,又提出应该做什么,既指出了整治的内容,又明确了营造的方向,有力保障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开放有序的发展环境。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着力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多渠道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仅在开展农民工法律服务方面,就通过“情暖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服务月”活动,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640余件,为3510余名农民工讨回欠薪2700余万元。全省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截至去年12月1日,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6746件,同比上升52.18%。

  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都必须禁止。事实雄辩地证明:如果不从根本上制止纠正错误的习惯和做法,不严厉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人和事,不坚决打破违规违法行为的利益链和保护伞,就会从根本上影响龙江转型发展的进程。在优化发展环境的前行路上,良好法治正留下坚实而又有力的足迹。

  新上马的大庆沃尔沃生产线。《黑龙江日报》记者 陈宝林摄

  ——从“”到“”,打通政府职能转变 “最后一公里

  该清的清。大力推行简政放权,2016年取消省级行政权力事项192项,累计816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407项。省级权力清单调整到3030项,精简69.9%。统一规范省市县区各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2016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中介服务工作,截至今年2月份,共计梳理出省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346项,其中清理规范254项,总清理规范比例为73.4%。一“”一“”之间,既打造出了持续改善的环境,也激活了市场的活力。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新注册市场主体38.6万户,增长8.6%,其中企业7.3万户,增长22.9%。

  该合的合。从“三证合一”到“四证合一”再到“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步步为营。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全省平均每月新登记企业5230户、个体工商户24654户,分别比改革前增长66.6%、24.3%,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从去年10月1日起,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先行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使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再次深化。我省实施“互联网+项目审批”,努力破解民间资本在扩大合理有效投资中遇到的各种障碍。省发展改革委还牵头建成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资项目竣工前涉及各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审批和监管。大力推进并联审批,2016年共在线审批、核准和备案项目近8000个。

  该减的减。严格政府内部管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在油价下降、财政减收的情况下,省本级年初预算压减专项资金87.6亿元。全省“三公”经费支出减少4.8亿元。各级审计机关核减政府投资8.8亿元。严控政府举债规模。严控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系统清理出非办公类房产666处、面积131.5万平方米,直接用于发展产业。

  ——打开束缚,让各类人才在广阔舞台各尽其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一项项极富诚意的人才政策的出台,释放出强大的人才红利,吸引着人才咸集,为黑龙江全面振兴积蓄起强大的智力资源。

  为“各尽其才”松绑。2015年3月,我省出台被外界称为“黄金20条”的人才新政,在激发人才活力、奖励人才贡献、支持人才创业、培育人才体系、促进人才流动、营造人才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吸引大量的本科以上人才在龙江创新创业。去年,我省又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职称评审权下放、离岗创业、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红利落地生根,极大地激发了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为“高端人才”倾囊。哈尔滨市推出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对引进两院院士,给予安家费100万元和一次性科研资金100万元,月补贴1万元;对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给予安家费50万元和一次性科研资金50万元,成为哈尔滨市乃至全省引进人才层次最高、资金投入手笔最大的一次。

  为“特色人才”筑巢。在“中国北方智谷”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城,每年都有近百名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院士和专家来讲学、项目攻关、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等,成了“人才试验区”。围绕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支持、加强农业人才、冰雪人才、对俄人才队伍建设,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人才打造成长、交流的平台。黑龙江大学首创“订单式”培养对俄跨境电商人才,全国首家冰雪学校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正在向培养具有一定体育职业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发力。

   (八)走绿色路、打生态牌,擦亮龙江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大“金字招牌

  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使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对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也让我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我省地处我国最北最东,肩负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这是我省振兴发展的两大“金字招牌。”一年来,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全面推进生态龙江、美丽龙江建设,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绿水青山,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成果。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好绿水青山,才会有金山银山

  我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江河、大湿地,这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托。保护好、利用好这片青山绿水,突出发挥龙江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转化利用,加快绿色发展,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变潜在优势为财富优势,我们就有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资本和底气。

  2016年4月,省直机关干部和基层群众代表1200多人一道参加义务植树,为龙江大地再添新绿。

  2016年6月,“2016·黑龙江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会”盛大开幕。我省与来自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的相关领导,及来自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高层、旅游投资商、全国主流媒体记者500余人出席论坛,以发展湿地旅游为突破口,集中展示龙江生态资源。

  ……

  今年全省“两会”,比往年多了一个日程——审议《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条例回应社会关切、顺应民意,是我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民生、实现绿色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保护优先是唯一的选项。

  2016年,我省继续从制度上给生态保护立规矩、拉红线。除了《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我省还相继出台《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提前将PM2.5作为约束性指标,对各地市进行考核;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对工作不力,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个人及部门,实施“一票否决”制和严格的问责制;印发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通过《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这些细则、方案、规划,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需求,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措施,协调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工程,打出了一套有力的生态保护“组合拳”。

   ——绿水青山,从“农业效益”向“服务业效益”扩展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基、民心所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就是核心竞争力。就我省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会生成我省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去年年底,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有5个品牌来自黑龙江。大会还授予区域公用品牌下的16家大米企业“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称号,我省6家企业脱颖而出,数量占获奖企业总数的37.5%;

  去年5月,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再次把“全国十佳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刺五加、蒲公英)的奖牌和证书,颁发给我省五常北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这标志着我省种植出产的“北秀山刺五加、蒲公英”已成为与吉林长白山人参、云南文山三七、宁夏枸杞等齐名的原产地道地药材品牌。龙江不产茶,但青山绿水,钟灵毓秀,却孕育了刺五加、蒲公英等诸多林下珍宝;

  ……

  无论是大米,还是刺五加、蒲公英,我省有机绿色农产品叫响全国,其实质都是绿水青山所涵养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成捧在手心里的金山银山。而我们的意识,也在发展中提升,正一步步从单一的“农业效益”向“服务业效益”扩展。

  “相比我们南方夏季又闷又热的桑拿天,哈尔滨的清凉真是太舒服了。”73岁的湖南老人王启国和老伴来哈尔滨旅游后,经过多次比较,最终决定以后每年夏季都来哈尔滨度假养老。

  依托夏季整体生态化优势,我省把发展旅居养老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领域,在全国首开先河,整体打造“夏季养老在龙江”的品牌,“南雁北飞”“南病北治”初具规模。2016年,来我省休闲度假、旅居养老的老人达到124万人,比上年几乎翻了一番。

  2016年,我省犹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让体育界刮目相看。黑龙江马拉松系列赛、穿越大小兴安岭国际徒步大赛、2016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亚布力站)、2016中国赛艇公开赛、F1摩托艇世锦赛等系列体育赛事,不但集成刻画了我省夏季整体生态化优势,还带来了可观的“赛事经济”。“黑马”系列赛参赛人数总计近9万人,直接带动参与人数达20万人,拉动经济消费3.5亿元。

  以往,提起黑龙江的良好自然生态,可能想起的是大米、蘑菇等农产品。如今,以生态化优势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已在龙江兴起。

  ——冰天雪地,擎起冬日旅游最热的“一把火

  “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一变天地宽。黑龙江是我国冰雪资源最密集的省份,过去我们对冰雪认识不全面,看劣势多,看优势少。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用思想的创新,为我们利用冰天雪地、发展冰雪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照亮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黑龙江的冰雪究竟有多壮美,“春晚8分钟”将我省丰富的冰雪资源、深厚的冰雪文化精彩展现。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乘势再登高,呈现产品各具特色、市场“人财两旺”的喜人形势,成为我国冰雪旅游目的地的风向标。全国旅游机构推出的春节十大旅游目的地,就有我省哈尔滨、亚布力和牡丹江。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数据显示,黄金周全省旅游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7天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09.49万人次,同比增长1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0.47亿元,同比增长12.11%。

  资源优势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经济优势。一年来,围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省打出“组合拳”,迈出了由冰雪资源向冰雪产业坚实的一步。全省共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增长11.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27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为10.42%,首次突破两位数。

  省旅游委在全省整体品牌体系下,推出更具系统化的冬季品牌“冰雪之冠·畅爽龙江”,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旅游线路基础上,全新推出大美雪乡、鹤舞雪原、冰雪森林、秘境冰湖、北极圣诞五条冬季冰雪线路,涵盖黑龙江省引以为傲的中国冰雪之最、世界冰雪之最,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

  我省建立全省冰雪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省冰雪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冰雪产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印发《关于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

  2016年,黑龙江人多了一个节日——“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从2016年起,每年12月20日,一场属于全体龙江人的冰雪嘉年华在黑土地上上演。全民冰雪活动日好似“冬天里的一把火”,引爆酷爽冰雪、点燃激情冬日。

  3月6日,很多地方已是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在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漠河,第十四届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赛激战正酣。挖掘“冷资源”,做成“热经济”,为转型发展助力,已成为大兴安岭的“共识”。

  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从文人墨客的尺牍墨卷中走来,拥有神奇冰雪这一禀赋的龙江,做好冰雪文章,抓好冰雪产业,壮大冰雪经济,助力龙江从冰雪大省向冰雪强省迈进。更多的“全民热情”将激发出龙江冰雪产业的巨大潜力和爆发力,更多的“冰雪动力”将推启龙江“冰天雪地”的“白金时代”。

  (九)蓄积新动能,开启新蓝海,创新发展拥有无限的空间

  这是一个创新引领的时代,是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不论是“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还是四支创新创业队伍,都以敢为人先的锐气,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 孕育创新灵感,助燃创新火花

  如果说勇气是“创新情商”,那么能力则是“创新智商”,群众的创新情商和智商的火花,要靠政策扶持来引燃。我省大力推动“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去年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3120家,两年累计达5236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1076家。省政府引导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两所高校新成立卫星技术、哈船特装等科技企业158家。连续两年举办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大会等对接活动165次,330个项目签约56.8亿元。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累计合作设立16支子基金,目标规模已达37亿元,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阿尔特机器人”等38个成果产业化,通过债权融资方式为“工大远光”等27家科技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亿元,支持“矿用不间断直流电流照明系统”等24项成果实现转化。发挥省科力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用等,带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30家。新推动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再造生活与生产的空间

  “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业”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加速黑龙江经济跨越发展。全省致力于打造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互联网支撑黑龙江省创新创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截至2016年末,全省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32个,其中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个,入驻企业1368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县域经营中心15个、物流配送中心15个。

  ——支持四支队伍创新创业,打开社会活力的一道闸门

  创新与创业是推动龙江产业转型、劳动力重新布局、促进就业的重大措施,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生成更多市场主体的重要路径,也是释放龙江科技资源活力和创造力、留住人才的有效举措。

  一年来,龙江上下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持续推动创新创业工作,通过这类平台培育生成出更多的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促进龙江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和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四支队伍创新创业。去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0家,累计达161家,新增在孵企业2535家,推动大学生成为龙江创新创业生力军。

  ——新业态谋篇布局,新蓝海就在眼前

  哈尔滨打造国内最长的“创新创业一条街”。在哈尔滨市中心有这样一条大街:东西延伸15.8公里,沿线集聚着18所高等院校,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4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万科技人员,整合沿途富集的科教资源,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创新创业,盘活沿街两侧楼盘转租科技孵化器或科技创新型企业,吸引新产业、新业态落地创业,引导创新创业生态圈要素集聚,加快实现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为哈尔滨筑起活力迸发的新地标。

  双鸭山市电子商务创业园里云集“矿二代”,他们享受到入园和培训双免费的待遇,创业成本大大降低。4000枚土鸡蛋不到3小时销售一空,这是黑龙江尚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下的纪录。一家主营红小豆等当地健康食品的公司,去年月度销量居于全国前列。而放手成型的创业者走出创业园,又以燎原之势带动更多人创业。林区中医药养生、湿地游、民俗民宿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林业工人成了木耳专家、成了家庭旅馆的老板,野生蓝莓、北药等产业在大兴安岭“遍地开花”。

  我省连续出台了《关于支持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等10多个政策性文件,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产、强化宣传推介等措施,我省养老产业的体量、质量、含金量大幅提升。文化养老、旅居养老、医养结合、互联网+、三社联动等业态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注入。

  (十)托住民生底,全面建小康,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指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他强调,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发力。总书记对民生极为关切,千叮万嘱,念兹在兹。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龙江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回应民生之关切,关照社会之呼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暖意融融的“民生成绩单”,是以一级抓一级、年年有进步的努力干出来的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2016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742.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64.9%,比2015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7年要“确保民生持续改善……”在我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数据的背后,既有家家户户幸福的笑脸,也有省委一以贯之“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民生”的决心,更有政府部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

  龙江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压力下,我省民生支出比例“不降反升”,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过去的一年,我省4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由16.5万人扩大到40万人;全省棚改开工20.8万套,建成19.9万套;新农合参合率达99.1%,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70元……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少,“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交出的“民生成绩单”,老百姓是最认可的。

  ——抓牢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党和政府的承诺,必须兑现,没有退路。2016年,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因户施策,走出了一条多元化扶贫的新路子,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向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迈出了坚实一步。

  大力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围绕县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4068个村级扶贫产业,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抓新型主体带动,初步确立了6553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委托帮扶、带地入社、资金折股等方式带动脱贫。

  大力实施转移就业脱贫。深入推进“百社千企万人”就业行动,培训特色种养技术、农村电商等23万人次,致富带头人3.6万人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7.5万人,转为生态护林员5854人。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全面启动健康扶贫行动,在全国率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因贫看不起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脱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省直各部门先后出台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贫、水利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资金整合、社会保障等重要政策。

  强化政策保障促进脱贫。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省级投入28个贫困县资金68.8亿元。安排产业发展资金8.3亿元。出台了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开扶贫小额贷款及扶贫再贷款,目前全省43个县建立风险金4.9亿元,发放扶贫贷款20.9亿元,受益贫困户36244户。启动贫困县农业巨灾指数保险,总保额23.24亿元。补贴农业保险保费610.21万元,为50.97万贫困劳动力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

  ——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劳动者有尊严,人生才有幸福,社会才会健康有序

  初春,由黑龙江省人社厅、省妇联等部门组织的“春风行动”日前启动,这个就业帮扶行动力促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

  就业的春风,一年四季吹拂。我省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让各方面就业人口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容量,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的“龙江制造”吸纳劳动人口,让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改制重组和转型转业企业分流安置人员再就业,实施精准培训稳定就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定向定岗培养等方式,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乳制品、高品质食品、健康养老等产业和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支持。分别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着眼于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创新创业,将户籍证明、自主创业证等前置条件全部取消,扫除创业障碍;组建创业专家库和创业诊室,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辅导。

  2016年,煤城、林区等资源型城市转型转业职工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目标的114.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控制目标0.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0.28个百分点,为四年来最好水平。

  ——深化医疗领域改革,建设“健康龙江”,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省树立大健康理念,打好大健康的“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平稳,“帮扶农村卫生先锋行动”和医改问询制度分别被评为全国医改新举措,健康龙江行动、新农合分级诊疗和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毕业生等工作得到国家充分肯定。

  全省在重点领域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四个全覆盖。280个县级公立医院和7个试点城市辖区内62个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实施了综合改革。改革后,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医疗收入上升、人员经费支出比重上升、药占比下降、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速下降的“两升、两降”趋势。在减少百姓看病支出方面,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包括520种新版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在内的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接近尾声,招标价格较上一轮降低15%以上。在解决百姓“看病难”方面,推进分级诊疗。大力推进了医疗联合体建设,在城区由二三级医院牵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在县域内由县级医院牵头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并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建立完善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在合理拉开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实行了限治病种制度,明确50种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按95%报销,在其它医疗机构只报销10%;200种常见病在县级医院治疗按75%报销,在其它医疗机构只报销10%。让医疗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

  ——把教育公平观念全面付诸实践,让龙江的学子分享教育的“蛋糕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遵循,加大投入,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让更多家庭实现希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特殊教育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6000元,历史性地提出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1600元(不含学费);为2.45万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5640万元,全省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元统一调整为260元;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入学保障机制,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适度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14所省属高校招收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学生481人。接收并做好15.82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工作;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出台黑龙江省寄宿制学校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就餐补贴、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等政策。落实各类奖、助、补、免、偿资金15.05亿元,资助学生236.93万人,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安心入学就学。

   ——兜底民生,保障升级,把稳固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在经济下行等多种压力下,缩减政府开支,我省多方筹集资金,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首次同步开展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特别是连续十二年调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十连增”。建立了工伤保险伤残津贴调整机制,目前已有多个市地和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制定了调整待遇政策。将全省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710元/年,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十连增”;将城市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3716元/年和9600元/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6720元/年和4704元/年,惠及城乡困难群众248万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这是龙江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至上的情怀,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龙江上下正在用踏踏实实的民生努力让每一个梦想都有生长的土壤,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第18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被选为2017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黑龙江日报》记者 陈宝林摄

  (十一)提升精气神,磨砺硬作风,持续发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从“解放思想”到“优化发展环境”,从“提升工作精气神”到对待工作要有“工匠精神”,从“选好用好干部”到把领导干部作为“三支人才队伍”之一进行培养,从“依法办事”到“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我省政治生态,并提出重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决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决策部署,总结吸取历史教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从严从实抓思想教育、抓执纪问责、抓选人用人、抓作风建设、抓反腐倡廉,通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整治“四风”转作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政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黑龙江政治生态恢复不错”,这是总书记对黑龙江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肯定。一年来,我们倍加珍惜龙江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激浊扬清、再接再厉。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核心是讲政治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2月27日,在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省委书记王宪魁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全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顺利推进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六中全会精神理解深、理解透,把《准则》、《条例》把握精、把握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必须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敢于同一切错误倾向作斗争;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一刻不放松地自我革新、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通过领导干部严格自律、发挥表率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传导下去、落到实处;必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保证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王宪魁同志围绕“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出深入浅出的阐释,提出了具体要求。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

  总书记不到三个月时间针对黑龙江的振兴发展发表两次重要讲话,为黑龙江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教材”,全省11.8万个基层党组织、230.7万名共产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强健肌体之力、筑牢信仰之魂。

  省委认真贯彻落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求,紧紧扭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强化明责考责问责,层层落实责任、履职尽责。在省委以上率下的示范下,各地市各单位党建工作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让党的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个基层组织都坚强起来。2016年黑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交出了一张务实答卷:一年来,市(地)委书记述职承诺事项兑现率达98.3%,整改落实基层党建方面问题565个。基层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基础保障不断巩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党员在推动龙江振兴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2016年在我省视察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的建设方面,黑龙江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抓反腐倡廉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省委把今年春节作为一个关键的节点,把干部年节不收礼金作为一个重点来强调。2017年元旦前夕,省委常委集体对全省各市(地)委书记进行廉政谈话,提出了“管住关键少数,管住春节收礼,管住权力任性”。元旦后的第一次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王宪魁强调,从省委开始带头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省级领导、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今年春节要以身作则,不收钱不收礼。1月12日,省纪委七次全会上,王宪魁同志斩钉截铁地要求:不论是中管干部,还是省管干部,乃至县乡干部,特别是市、县党政一把手,要带头遵守廉洁纪律,守住纪律底线,违反规定的一分钱都不允许收。2月6日,农历大年初十,省委常委会议室里,省委书记王宪魁面对各市(地)书记、市长和省直各部门的“一把手”,面色温和但语调深沉:“大家这个年过得怎么样啊?年前省委要求一分钱礼金都不能收,都做到了没有?如果还有收的,组织上要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节前声声鸣警钟、各级层层扯袖子、节后紧紧问成效,通过抓早抓小抓节点,重在重塑同志间的纯洁关系,重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春节过后,各级领导干部共同的感受是:过年都不送礼、不收礼,少了东奔西走耗神费力,彼此清清爽爽,比以往轻松多了,这种过年的感觉真好。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加压发力,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取得了新进展、收到了新成效。2016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48641件(次),立案14919件;处分党员干部14395人,增长24.5%。省纪委立案55件,查处省管干部51人。通过几年来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省反腐败工作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去年年末,省委审议通过《省委关于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办法(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实践“四种形态”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适用情形等,为各级党组织提供遵循,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有为者撑腰、为担当者负责,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不论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还是倡导领导干部的“工匠精神”,都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科学定岗定责,让领导干部不怕出错、敢于负责,发扬真干、实干、苦干的精气神,在笃定踏实、专业敬业中提升战斗力,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中提升创造力。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出台《关于激励和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意见(试行)》,从制度保障上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者吃下“定心丸”,为有想法、有能力的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调动起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事业成败,在于人才;选人用人,最为根本。”在地市换届的“吏治考题”面前,我省切实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杜绝“打招呼”“递条子”,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中央深改组在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抓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也为我们时代的改革行动者描绘出集体肖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积极对接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切实做到中央关于改革的精神要第一时间传达贯彻,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要积极部署落实,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中央对改革工作的目标要求要主动对标对表。聚焦重点领域和已经启动的改革,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亲自”要求,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抓、敢于担当、扎实推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外来投资者感到变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根据统一部署,我省各地各部门将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检验党员干部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采取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巡回宣讲、制作微党课视频、建立微信交流群等方式推进对党内法规的学习贯彻。哈尔滨市邀请参与两部法规起草工作的专家,专门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辅导讲座;绥化市从市委党校和讲师团中抽调力量组成宣讲团深入各地巡回宣讲,20多万名党员受到教育;黑河市把《准则》、《条例》原文微缩制作成便于携带的“口袋书”,下发供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去年,全省《准则》、《条例》知识竞赛,历时7个月,38万名党员参与,万余支代表队通过1760多场比赛,最终选拔出6支代表队晋级决赛,这项活动把我省学习、宣传和贯彻《准则》、《条例》活动推向高潮。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全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省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责任担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表示,要注重提升政治能力,使自身之“”与所居之“”相匹配;要敢于担当碰硬,让《准则》、《条例》的各项要求掷地有声、立竿见影;要坚持以上率下,把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搞好,把“四个意识”牢固树起来,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实起来,正风反腐持续硬起来,选人用人切实严起来,领导班子凝聚力不断强起来,为龙江振兴发展构筑坚强的政治保证。

  ※     ※     ※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过去的365个日夜,黑龙江以奋进者的姿态,标注历史的刻度。

  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已经走出了多远;展望未来,我们才能预判通往梦想的道路还有多长。春天,也许不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它代表着永恒的希望。

  从迎春花绽放的初春,到银装素裹的深冬,再回到万物复苏的春天。这一年,自然界四季轮回看起来与往年并无大不同,但龙江振兴发展的“关键进程”却是波澜壮阔水起风生,比任何宏大的书写更发人深思、更令人铭记。

  春潮涌动处,扬帆奋进时。在祖国的地理版图上,处在鸡冠上的黑龙江,从来不缺少雄鸡一唱的信心和勇气,也从来不缺少激流勇进的豪情和力量。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3800万龙江人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满怀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的信心和希望,凝聚力量、不惧风浪,浓墨重彩地写就振兴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