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笔谈】让好家风铺就人生进阶之路

03.06.2016  14:46

  常春晖

  与一个人接触,不久便能从他或她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体察出这个人的自我修养、道德自律及人格人品,进而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值得深交与共事。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往往代表着他或她所接受的家风、家训或家教,折射出他或她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最长久的居所、情感的最后归宿、成长的第一学校,家庭的行为习惯、品位教养、道德规范等形成具有传承性的家风、家训,成为一个家庭约定俗成、潜移默化的精神传统,积淀为我们后天思想行为的根基,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发展。相信身边不乏这样的事,有父辈是警察的,子女耳濡目染,成人后也选择披上警服;有父母是教师的,子女对教育工作者便多了一份理解;有父母勤俭持家的,子女大多也会注重节省;相反,若是父母一贯言行不当,子女多半也会受其影响。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精神源泉。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其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都成为院士,其他子女亦各有建树,成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良好家风来自于长辈一言一行的感染与熏陶,融化为血液中的气质、骨髓里的品格、立世做人的风范,在每个人身上烙下一块独具“家庭属性”的深刻印痕,决定着这个人为公众接受的程度、融入社会的广度、成就事业的深度。

  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注重对家庭的建设,从《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到《曾国藩家书》等,一系列家规、家训、家书中蕴含着治家教子、立身处世的文化因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层面的阐释和体现,在今天,尽管相对于过去的宗族来说,家庭结构日趋变小,但穿越历史的长河,不管是否成文入册,家风一直存在于祖辈的言语中、父辈的传承中、晚辈的实践中,时刻启迪、警示一代代人,一方面强调继承,向前辈高贤学习,保持德行不坠;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好自己,多读书、思考、践行,以启智、明理、成才,担当起为人子孙、为人父母的继承、教育之责。

  好的家风得于继承、贵在养成、重在传承。鲁迅先生曾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中说过:“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代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家风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为人父母者唯有时常“自省吾身”,上孝长辈以承袭,下教晚辈以表率,在维护好自家家风的同时,借鉴别人他姓的家风,让好家风如春风润物,雕琢品德、修炼心性、塑造品格,以良好家风赢得他人和社会的礼遇与尊重,为自己创造更多谋求发展与实现自我的机遇,铺就每位家庭成员的人生进阶之路。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