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正好任扬帆

18.04.2016  08:38

  早春的冰城大地,春草萌动,新绿初绽。

  哈尔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好环境促跨越发展、以好环境谋全面振兴的愿望和行动,比春天来得更早、更迫切。

  这份迫切,体现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的言行中——

  “这是我的手机号,也是市委、市政府服务投资商的值班电话,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24小时开机。”几乎每次调研,陈海波都会伸出双手,向企业负责人递上一张名片。“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人人都是一分子,人人都应成为动力源。”一个向企业递名片、留电话的简单行为,也正是陈海波这句话的具体“行动版”。

  这份迫切,体现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的决心中——

  “要进一步打造法治化、便利化、亲商安商的优良环境。让滥用权力、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哈尔滨永无藏身之处、再无立锥之地。

  优良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是经济振兴的力量源泉——哈尔滨,正全力做好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城市竞争的“乘法”,激发经济发展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春风正好,风帆高扬。哈尔滨,驰骋前行。

市民大厦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投用后将实现“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振兴

  ——用“硬手段”打造爱商、亲商、护商、安商的良好“软环境”。哈尔滨,刻不容缓

  春意融融的中山路上,即将投用的哈尔滨市民大厦高高耸立。

  作为哈尔滨促发展、优环境、便民利企的重要民生项目,市民大厦投用后,将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市民大厦删繁就简、朴素大方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恰如哈尔滨以简政放权打造优良发展环境的一个缩影。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振兴——秉承这一理念,哈尔滨为优化环境付出的努力从未停歇。

  行动的坚决,源于自省的深刻。

  尽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哈尔滨经济发展环境的“短板”依然存在:还有部分公务人员公权寻租、乱作为、潜规则;还有一些部门和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中梗阻”;还有一些改革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法治思维、规则意识、市场理念还未完全树立起来……

  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这些现象,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断反思。

  ——有的党纪政纪意识淡薄,对市委、市政府已经决策的事项、定下的任务,因为怕触及利益顶着不干、拖着不办;

  ——有的部门简政放权不到位,下放的权力“含金量”不够,或者放一半留一半,把审批权下放了但验收权还留在上面,零审批的事权下放了但与地方联系紧密且权力较大的部分还留在上面;

  ——有的部门和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动不动就讲“摆平”、“搞定”,而不是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有的在招商引资时随意给投资者许愿,投资项目落地后却无法兑现……

  服务仍需提升、权力仍需“瘦身”、问责力度仍需加大——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率先垂范,作优化发展环境的表率。去年以来,他先后走进百余家各类企业调研。无论是在区、县(市)项目现场,还是在企业生产建设一线,他始终强调——“要切实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未来区域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企业竞争市场,政府竞争环境,服务就是环境,效能就是效益,优化环境关键靠提高服务质量、效率。

  深刻认清形势,才能全力前行。

  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对逼人的发展形势,哈尔滨,如何培育综合竞争力?

  答案明晰:减束缚、减障碍,减掉不该有的部门利益,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努力营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所说:“没别的,就是要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发展振兴,优化环境是基础、是先导,更是保障,用“硬手段”打造爱商、亲商、护商、安商的良好“软环境”——哈尔滨,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好环境是澎湃动力,好环境是力量源泉

  ——从行政审批提速,到“大处室”改革、简政放权、优化环境。哈尔滨,密集发力

  近日,哈尔滨市民发现,位于友谊路的市人社局办事大厅门前车流大幅减少,厅内也变得清静。

  变化,源自市人社局“大处室”改革的成效。

  从去年8月起,市人社局在全市率先启动“大处室”改革,把局机关内设35个行政处室、局属28个事业单位,分别裁减压缩到21个行政处室、17个事业单位。

  “通过‘大处室’改革,我们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掣肘严重等问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刘志军说,改革后,群众、企业、部门办事更加方便,不必来回跑、跑多个部门,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大处室”改革是哈尔滨简政放权的最新成果。在这项刚刚完成的改革中,哈尔滨38个政府部门和单位一举裁撤155个处室,平均精简比例达到 28.13%,处室平均编制数由改革前的6.1个增加到8.4个。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多次强调:“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全市上下要共同努力,使哈尔滨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进一步增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

  “权力瘦身”是一次痛下决心的“壮士断腕”,也是一场惠及长远的“自我革命”。随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日益清晰,一系列简政放权“组合拳”在哈尔滨持续发力:

  ——制定实施进入企业检查审批和备案、免打扰、“双随机”摇号检查等制度规定,狠刹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四乱”歪风;

  ——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以来市级下放区级事权累计达136项;

  ——39个政府部门已全部完成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政府事权由此大幅精简了52.5%;

  ——在国内首创并推出“智能化行政审批系统”,将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审批要件减少近60%;

  ——与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削减35%,18家“红顶中介”实现了脱钩改制,使建设项目审批由过去的“万里长征”变成了“百米冲刺”。

  “‘四证合一’,真省心!我为政府办事的高效率点赞。”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市民张红梅来领取前一天申报的营业执照。只等了8分钟,一张印有企业注册登记号、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社会保险登记号的营业执照就被交到她手上——这是全省颁出的首张“四证合一”营业执照,“哈尔滨速度”赢得市民、企业交口称誉。

  面对新一轮区域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哈尔滨慢不得、等不起——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说:“要通过不断转观念、转作风、转职能、优服务,持续打造优良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为哈尔滨加速崛起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优化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最大力度地削减政府权力,最大程度地激活市场动力,为加速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哈尔滨,正在路上

  春潮暖,万物荣。

  道外区团结镇公路港物流园区内,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投资50亿元的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去年10月拿到立项证明后,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办完了全部前期手续。“哈尔滨办事的高效给企业吃了‘定心丸’,我们对在哈尔滨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项目负责人说。

  企业家的信心,传递出哈尔滨发展环境春的讯息、春的暖意。

  “企业家是一座城市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要真心诚意地亲近企业、亲近企业家。要加强为企业服务,提供‘保姆式’服务。但不能以关心企业之名,给企业带来负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说。

  3月23日,陈海波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工业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会上,他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留了一个“作业”:在3月底前,把全市33户重点工业企业走一遍,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对他们的问题,相关负责同志甚至要做到比企业自身更清楚。

  陈海波还特别叮嘱:“要把大家的联系方式都留给企业,让企业在发展中有什么情况,能及时找到我们。

  在哈尔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持之以恒地优化发展环境,正成为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的理念,更成为久久为功的实践。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哈尔滨将把审批“门槛”再降低、办事“走廊”再缩短。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繁文缛节、公章旅行、公文长征、无谓证明”等突出问题,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哈尔滨将以法治环境构筑振兴发展新优势。通过学会掌握法治思维和工作方式,让依法办事在哈尔滨蔚然成风,成为最核心的投资吸引力。

  哈尔滨市即将出台“重点企业清单”。今后,凡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实行检查,要实行“市长审批制”,主管副市长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查。

  这意味着,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要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做到少处罚多指导、少打扰多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规范的执法行为、优质的政府服务,也将成为塑造廉洁高效营商环境、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最大力度地削减政府权力,最大程度地激活市场动力——今年前3个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45万户,同比呈大幅增长态势。

  东风已吹暖冰城大地,一个生机盎然、灿烂如锦的花季,计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