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独家报道:《新晚报》与王濛面对面

29.06.2014  11:17

  新晚报独家报道:《新晚报》与王濛面对面——商人王濛

  本周,冬奥冠军王濛突然宣布成立公司,成为我国现役运动员从商第一人。

  早在王濛年初因伤放弃索契冬奥回京,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曾与王濛在病房内有过一次深入交流。在那次广为人知的《新闻1+1》23分钟专访背后,他们还有一场鲜为人知的对话。正是那场对话,让王濛对未来打开了更多想象。

  25日,我们赶赴七台河,与王濛相处两日,并进行了两小时的交流。从天赋、努力及为中国短道速滑开辟全盛时代的角度说,王濛是一个成功者。现在,在中国体育商业不甚乐观的情形下,她成为继李宁、邓亚萍、李小双、姚明等著名运动员之后的又一符号——体育知名度向体育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转化。

  她兼具领导力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与名气,但并未因此感到安全。她具有运动员天生的无畏,又充满了对新身份的种种不适。

  她不想用拿金牌的心态去搏生意的输赢。特殊的经历,又为她的商人角色笼上一层极为明确的使命感。她不想强调责任与名气,又自然流露出“舍我其谁”的担当与勇气。

   全是困难

  商人王濛,多了令人愉悦的气质。

  老板王濛(右三)与她的“濛团队”。

  接受《新晚报》记者采访的6月26日,王濛刚刚结束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司奠基仪式。这是自她年初受伤以来第一次与记者如此长时间面对面,也是她宣布成立王濛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商后接受的第一个深入专访。

  当听到记者问“难道王濛还缺钱”时,她气定神闲,双手一摊,“我不缺钱,而且我绝对不是在意钱的人。开业之前,找人给我算算,人家说你这钱啊,给谁都花……我好像从来就没想过钱的事儿。他们知道,队里最大方的就是我了,最抠的是周洋……

  王濛刚开始在家乡七台河的工商局做了公司登记,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在黑龙江省和七台河市工商局的帮助下,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了现在无域名的公司名称。

  她最初为公司设计了3个Logo,七台河工商部门有人建议她“能不能把眼界放得再远一点儿,Logo的冰雪痕迹太多,如果未来跨行业领域,应该有一个更广义的表达主题”。不到一周时间,王濛拿出了40多个Logo。

  大家突然发现,他们原本熟悉的王濛渐渐显露出另一面:她单纯、有悟性、诚恳,听得进去所有不同意见。在很多接触过王濛的媒体记者看来,她是很具商业头脑的运动员。可事实上,王濛此番一路上演“一地鸡毛的挫败”,碰壁不断。

  “全是困难。全都是困难。”她下意识地用手盖住自己的额头,神情稍显复杂,“领导找我谈话,问我怎么样,我说:‘困难,困难,困难。’缺什么?除了钱,什么都缺。都不是我能驾驭得了的。所有环节我都必须亲自去谈,亲自去闯一道道‘关卡’:对方没回国,回国了又忙……我去了又回来,去了又回来,哪个不是来回折腾好几趟的?费用没到怎么办,到了又怎么办……有好几次,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想说‘我不干了’……

  七台河近30℃的天气里,王濛穿梭在各种场合,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额头沁着汗。她的脚上裹着厚厚的白棉袜。“就拆了一个钉儿。”她低下头,提起裤脚给记者看,“钢板还没拆,你看我这俩脚脖儿,都不一边儿粗……

  她比5个月前在病房接受白岩松访谈时看起来更消瘦,身上带着12根钉子和一块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