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最大犹太人公墓的一位中国祭扫者

09.04.2018  12:41

  新华社哈尔滨4月7日电(记者 李建平 )清明节之际,69岁的郭秋萍带着鲜花和蜡烛来到哈尔滨市郊的皇山犹太及东正教墓地祭扫。她轻轻摆放好鲜花,仔细擦拭墓碑上的尘埃。这样的祭扫她已经持续了十年。

  墓碑下的长眠者是犹太人保罗的父亲,他于1928年病故在哈尔滨。这里同时还有近600个犹太人坟墓。哈尔滨皇山犹太及东正教墓地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人公墓。

  上世纪初,大批犹太人从俄国、东欧和其他国家迁居中国哈尔滨,人数一度多达2万余人。哈尔滨成为当时犹太人在远东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罗的父亲也是在那时来到哈尔滨的。

  哈尔滨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犹太遗存,当地政府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遗址遗迹给予保护和研究。

  郭秋萍是中国少数一直在研究犹太人在哈尔滨这段历史的学者。她在2004年一次国际犹太人学术研讨会上结识了已经离开自己出生地哈尔滨定居美国芝加哥的保罗。初次见面,郭秋萍就觉得与她父亲同龄的保罗特别像她的父亲。

  “我连续十年祭祀保罗亲人,缘于我对保罗的一个承诺。”郭秋萍回忆,2008年,她邀请保罗夫妇回哈尔滨举办结婚60周年庆典并祭扫亲人墓地。当86岁的保罗要离开时很伤感,认为自己老了,很难再回来了。郭秋萍就承诺以后每年清明节替他去祭奠亲人。

  在哈尔滨生活的岁月给保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曾经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学习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郭秋萍2008年去美国时,保罗就拿出了一张纸,缓慢地在上面用中国字歪歪扭扭写了五个字:我是中国人。

  保罗对中国有这样深的感情,一点也不奇怪。中国人善待犹太人,即便是在欧洲大批屠杀犹太人的时候,他们仍然得到了中国人的保护。人们甚至称呼当时的中国是犹太人在东方的“诺亚方舟”。“我想这主要归功于宽容、善良的中华传统文化。”郭秋萍说。

  郭秋萍也有一个遗憾。她经过多年研究准备出版一本关于哈尔滨犹太人历史的书籍,并邀请保罗做这本书的顾问。但没想到,2016年7月,保罗去世了。

  如今,见证了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伟大友谊的哈尔滨犹太人公墓修建了犹太民族风格的大门、长廊、围栏,还有园林工人定期修剪草坪,美化环境。这个公墓的负责人周妍说,近年来,不少犹太人纷纷到这里祭奠亲人,他们对先人生活过的城市和埋葬的墓地寄予崇高敬意。

  保罗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对哈尔滨和长眠在这里亲人的惦念,郭秋萍仍然记在心里。“只要我活着,我每年都会来这里祭扫保罗的亲人。”郭秋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