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黑五保户”有了身份

28.01.2016  11:01

  老年日报、敬老院、派出所三方联手——

  

  

  

  户籍警卢平(右)为老人送户口。

  □老年日报记者亓红文/摄

  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应该有其相应的身份,户口、身份证就是证明。然而,住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敬老服务中心的五保户张万祥却40年没这份证明。在敬老院、老年日报记者、巨源镇公安派出所户籍警的不懈努力下,历经两年多时间,数次往返核实,20日,73岁的张万祥老人终于拿到了崭新的户口簿。

  2014年初,哈尔滨市道外区敬老服务中心的刘院长向老年日报求助,自从她2012年接手该中心就发现张万祥没户口,“跑”了两年都没结果,只好求助媒体。据刘院长介绍,张万祥是敬老院的“老人儿”,原来也没人细查其身份。随着政府对五保待遇者审核逐步严格,任何一项五保待遇都要附户口、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旦他们去世,连火化都会遇阻,户口变得尤为重要。

  2014年2月,老年日报记者采访了张万祥老人,老人显得有些木讷,只说:“我从来没成过家,50多岁村里给办的五保户,送我去的乡敬老院,从根儿就没有户口,我至少得有40年没见过那本本了。”从那时起,老年日报记者便与巨源镇公安派出所所长江海洋和户籍警卢平十几次电话沟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道外区敬老服务中心位于道外区民主乡,约距哈市45公里,从冬到夏,记者往返了八次。身体不好的卢警官,一年多次住院,也亲自到道外区敬老服务中心,实地录像、照相采集老人的个人信息,即使在他住院期间仍想着这件事。终于,在2015年末,刘院长辗转找到了张万祥侄子张军的联系方式。记者将联系方式转给卢警官,卢警官又迅速联系张军到派出所协助辨认,经其认定签字后马上打印出了户口簿。

  然而,同在敬老服务中心的今年近八旬的郭树海和40多岁的聋哑人刘景华却没这么幸运。一个是亲属在外地,暂不能回哈协助辨认。一个是根本不能主诉个人信息并且没有亲属。尽管如此,卢警官仍表示将尽全力帮二人寻找身份:“绝不能让他们当一辈子‘黑户’!”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