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县创新机制建管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9.08.2016  13:33
  本网讯(张霁月)  近年来,汤原县紧紧围绕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按照市委“一心两沿一环”规划要求,坚持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下大力气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6年,全县确定20个重点建设村,拟建成示范村18个、高标准示范村2个,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规范有序推进中。在工作中,注重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 

  一、创建了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新机制 

  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市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改进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的工作要求,汤原县将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使用作为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切实改变支农项目建设资金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的有效抓手、作为集中财力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制定了《汤原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实施意见》,采取县级统一购买原材料,农民出工出劳多级投入模式进行建设,并按照现有的项目资金管理政策,严格履行材料票据归档手续,做到了资金不串项、项目不出村。通过这种方式,工程量既符合国家预算标准,还能通过农民出工出劳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施工方手里节省出来,弥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各类资金整合到位。严格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要求整合资金,打破部门框架,变以往“各备各的料,各炒各的菜”为“统一备原料、共炒一盘菜”,提高资金整体效益。二是确保整合资金使用到位。对全县2016年美丽乡村重点建设的20个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决不允许超范围和串项使用,确保统筹资金全部投向重点建设村。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先补、多建多补、不建不补等灵活资金使用办法,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引领作用,激发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三是确保使用资金监管到位。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程序,凡是由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的资金,下拨前都要经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确保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到项目单位零余额账户,票据留存在项目单位,确保专款专用。2016年,汤原县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6500万元,主要用于硬化村内路156公里(包括路肩)、边沟330公里、建设广场2.1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广场灯420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扩建1120平方米、安装栅栏11.9公里、建设桥涵330处。重点建设村道路、边沟、广场硬化率达100%。 

  二、创建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原材料、农民出工出劳新机制 

  在总结过去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借鉴其他县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汤原县研究出台了《汤原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物资采购调配及质量督查管理办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采取了政府统一采购原材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出工出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指导施工、村里推选专人全程现场监督的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创新原材料采购机制。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平台,2016年全县25个重点建设村,每一个重点建设村作为一个标段,在媒体上发布物资采购公告,明确每一种原材料的规格、质量要求。鼓励供货商积极参与竞价投标,采取低价位中标模式,投标的价格明确为落地价格,并对中标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检测,通过检测的产品方可进入施工现场。通过这种方式,汤原县实现了把质量达标、价格最低、运距最短的原材料科学合理的分配到各重点建设村,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二是创新建设施工机制。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边沟硬化、广场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的建设,由县级统一购买原材料,农民出工出劳完成建设任务。对路面硬化等要求具有专业机械设备和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建设项目,在县级统一购买原材料工作的基础上,单项招标路面硬化工时费,每平方米15元,确保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创新工程监管机制。全县抽调住建、林业、交通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深入重点建设村,手把手指导农民群众建设边沟、广场和绿化美化香化。对新建水泥路面,每村由村委会选派多名责任心强的村民现场监工,对原材料配比、施工标准进行严格把关,有效防止了偷工减料和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在边沟硬化上,过去修一延长米边沟的钱,现在可以修建4延长米;在路面硬化上,以往建3.5米宽、20厘米厚、一公里长的村内路,现在可以建设2公里,且质量标准极高,有的村民说这样的路能用30年。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新机制,全县不但有效节约了工程成本,并且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创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新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村屯一项基本的常态化管理工作,仅靠集中会战方式达不到长期整洁效果。工作中,汤原县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持续保持和巩固村屯环境整治效果。一是健全政府以奖代投、村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的长效管护机制。制发了《汤原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投”暨设置专职保洁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汤原县农村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县财政和乡镇每年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作为农村专职保洁员的奖励和绩效工资,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班子绩效工资考核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村级组织负责人(书记、村主任、会计)包街道工作制度,按考核得分兑现绩效工资。目前,每天有1名村领导带班,与保洁员共同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做到管护到边、到根,不留死角,使环境卫生常年保持干净整洁。二是纳入目标考核机制。建立了村领导包街道工作责任制,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实行一票否决,环境整治工作达不到50分的取消一切评优资格,对各村屯环境整治工作按完成任务的百分比拨付经费,按百分比兑现村干部绩效工资,按百分比发放包村干部年终奖金。通过兑现奖惩机制,有力地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垃圾堆放、畜禽管理、树木维护、花草种植、柴草堆放、环境卫生管理、日常保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由农民自我整治、自我管理,提高环境整治工作效果。有的乡镇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一票否决制,在环境卫生整治最后阶段验收不合格的村,建议村领导辞职或停止工作。 

  目前,汤原县确定的20个重点建设村的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及出工出劳等相关事宜,在去冬今春相继通过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的决议,同时规划编制工作年初也提前完成。在重点村建设上,与佳木斯水泥厂和浩良河水泥厂签订了水泥购销合同,以每吨425型号水泥355元的价格签约4.2万吨,每吨低于市场价格45元,并按50%支付了预付款,仅水泥一项节省资金180万元;分别由县交运局、住建局、林业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组,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检查督办工作;聘请佳木斯中佳招投标公司完成重点建设村物资采购招标工作;根据重点村建设的时间节点,适时召开障碍物拆迁、道路硬化养生、边沟路肩硬化等现场会,推进工作开展。在农村环境建设上,全县乡村绿化栽种各类树苗120余万棵,栽种各种花卉800余万株;按照保洁员要具备宣传能力、管理能力和保洁能力的要求,对农村保洁员进行重新调整;为实现职责清晰,归属明确,对交通沿线环境整治责任区域进行划分;加强了村领导包街道工作,制作了村领导包街道标志牌,接受村民监督;建立农户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