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喜:井下清淤二十八年 有求必应维修管道近万米

28.06.2014  19:45

图为李玉喜在清掏“马葫芦”。

  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召唤他就紧急出动;看到“马葫芦”能正常工作了,他就会用长满老茧的手擦擦汗,会心一笑之后悄然离去。他就是漠河县城市管理大队下水维修工李玉喜。

  6月的一个早晨8时30分,漠河县城38号居民区第2号楼前“马葫芦”堵塞,10多户一楼居民下水道返水严重。李玉喜接到抢修电话,马上准备梯子、铁锹、胶皮桶和一根竹条,这是老李的全部家当。老李师徒匆忙赶到事故点,在直径只有1米左右的“马葫芦”内,人进去转个身都困难,操作起来特别不方便,换上防水作业服后,李玉喜熟练地查看井内堵塞情况,一边抽水一边作业。随着井下水位的逐渐下降,一股股难闻的恶臭开始返到井口,老李开始一点一点地清理井下的淤积物。造成堵塞的大石块被拉上来后,李玉喜还需要再次回到井下清淤。狭小阴冷的井下空气污浊,李玉喜不得不中途出来透口气,几经反复,直到井内畅通为止。

  李玉喜的工作“地盘”很大,管辖着全县50栋楼房、40万平方米的公共面积;但他工作的“活动空间”却很小,常年局限在口径不足半米,而且潮湿、阴暗、恶臭、污浊的“马葫芦”里。自1986年从事下水维修工作的28年来,1万多页日历上唯独没有属于李玉喜的休息日。24小时,只要是用户求助,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钻进他的“小空间”,用辛勤的付出换来小城靓丽的容颜和百姓生活的便利。

  维修下水这一行,脏、苦、累,工资待遇却不是很高,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一开始,李玉喜对做下水工也很不适应,每天在潮湿、阴暗、狭小的空间与各种堵塞物打交道,特别是难闻的异味,刺鼻的沼气味,总是挥之不去,干完活,饭都吃不下去。李玉喜告诉记者,去年有一回,活没干完,中午他们到一家小吃部吃饭,可刚进门就让人给赶出来了,说身上有味,影响生意。虽然是这样,李玉喜却从没有退缩过,因为从居民的欢笑声、赞扬声中,他体验到了人生的欢乐、工作的价值。

  28年来,李玉喜累计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近万件,维修管道长度近万米,大家都称他是维护居民整洁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地下工作者”。

  在李玉喜的言传身教下,2010年,“李玉喜市政设施维修小组”正式成立,当年维修小组在保证排污设施日常维修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圆满完成了74起突发紧急维修任务,为300余户居民解决了下水不畅的问题,为居民做好事50余件。

  李玉喜先后获得过几十项荣誉,但在众多的荣誉面前,李玉喜仍是一如既往,不是在渗水井清淤,就是在为百姓马葫芦清堵的路上。

编辑: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