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妇联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推动女性参选参政的调查思考

26.11.2014  18:55

  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及时举行换届选举的规定,2014年,我市村党组织和第九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将进行换届选举。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状况,探索新时期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女性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参选当选比例,5月中旬,我们通过深入到大同、林甸等地,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现状
  大庆市辖58个乡镇、48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7万人,其中18岁(含18岁)以上女性农业人口47.2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4.45%。目前村委会中有女性515人,占村委会成员总数的19.9%,占18岁(含18岁)以上农村妇女总数的0.11%;村支部中有女性252人,占村支部委员总数的10.3%,占18岁(含18岁)以上农村妇女总数的0.05%;;2011年换届时产生女村官8名,分别为女村长4名、女村支书5名,其中1人为女村书记兼女村长,目前在任正职女村官6名;村妇代会主任482名,全部进入村委会,217名村妇代会主任进村党支部。
  二、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存在问题
  1、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意识偏弱。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女性对“是否愿意参加村干部竞选”的态度是“不愿意”或“能力不足”,大部分的女性认为自己不了解或者不会主动去了解有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相关政策,自己没有能力和精力担任村干部职务,并且对村妇代会主任离任后不享受任何待遇表示不能接受或不能理解。调查显示农村妇女自我意识、参选意识较弱,参选主动性和热情不够高。
  2、村两委成员中女性比例及层次偏低。目前全市482个行政村中进入村委会的女性有515人,进入村党支部的女性有252名,分别占村委会成员和村支部委员总数的19.9%和10.3%,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村民自治中女性在实际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现象。在村两委成员中,妇女不仅数量比例低,而且职位也低,男女两性担任村委会职务的差距非常大,出现了“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目前正职村官是女性的行政村有6个,其中女村长3名(大同区八井子乡杏山堡村任希芝、肇源县新站镇发展村陈玉凤、肇源县古恰镇兴发村康力),女村支书4名(大同区老山头乡永吉村王金凤、肇源县薄荷台乡八家子村刘亚杰、肇源县福兴乡新兴村王淑华、肇源县新站镇发展村陈玉凤兼村长)。正职为
女性的行政村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2%,女性在村两委中的职位基本上都是妇代会主任,分工上也主要是负责妇女和计生工作,职能单一,在决策中的影响力偏弱,在村务工作中被边缘化。
  3、有能力参选、参政的女性数量较少。调查发现,随着社会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年轻有文化的农村女性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女性大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龄偏大,参政能力不强,出现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女性人数相对不足,有的村还出现了女性后备干部断层现象,女性成长空间相对狭窄,女性干部人选少,难以好中选优。
  (二)产生原因
  1、传统观念束缚。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人们普遍认为出头露面是男人的事,女人的天职就是做好家务、带好孩子,女人参与村务管理是不顾家、出风头的表现,所以对女人参选参政大多数的丈夫是不支持、女人不主动;对于参选参政的妇女,大部分人也会认为女性较适合从事妇女工作、计生工作,当村长、支书,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能力弱,选上也干不好;很多有能力,在村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妇女,即便是被选上了,她们也会存在一定的从属和依附心理,有畏难情绪,认为“女人不如男人能干”,自己配合着干还行,如果让自己挑头干,对自己没有自信。
  2、自身素质制约。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转移,农村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有一定能力和素质的农村人纷纷涌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打工,越来越多的妇女也迈出家门闯市场、走出农村谋致富,逐渐朝着商品市场和服务性行业迈进。目前农村留守的女性普遍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的女性,这部分人由于社会活动少,整天围着锅台、农田、孩子转,思想闭塞,缺乏带领农民致富、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
  3、工资待遇局限。很多妇女认为村干部、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一年只有几千元的收入,自己在外打工一年有两万元左右甚至更多的收入,收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目前有一批曾长期奋战在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妇代会主任,逐年失去劳动能力,部分甚至失去基本生活保障,但没有任何的待遇,这种现状严重打击了妇女参选参政的热情。
  三、对策与建议
  1、改变农村妇女观念。思想观念是女性参选参政的力量之源。要推动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必须引导她们摒弃一些传统观念,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鼓励她们勇敢地走出家门,不断增强增收致富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积极作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地位,做一位不依附男性、自信、乐观、向上,追求自我成长,实现自我超越的新时期新农村新女性。
  2、提升农村妇女素质。综合素质是女性参选参政的前提基础。  女性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参选结果。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妇女素质,提升妇女参政意识和能力。一是提升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举办文化、经济、法律等培训班,不断扩大培训受益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让她们掌握必要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二是提升致富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府重点开展“巾帼创业培训”,加大创业就业信息咨询、技能培训、政策引导、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她们突破“贤内助”的传统形象,走上创业发展之路,提高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三是提升参政能力。各级组织、民政部门以及各级妇联组织要联合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宣讲活动,有重点地宣讲女性参选政策,培训农村妇女演说、竞选,特别要加强对妇女当选后如何参政方面的能力培训,增强村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3、加强农村妇女人才储备。人才储备是女性参选参政的首要任务。一是健全各类女性人才库。广泛物色、推选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妇女,有重点、分层次地建立女能手、女入党积极分子、妇代会干部、女党员、女后备干部、女村官等类型女性人才库。二是加快培养女性人才。明确高中学历以上女性、青年妇女、女致富能手、女后备干部、妇女干部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强对她们的管理和跟踪培养。村党支部对女能手、女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优秀妇女人才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三是组织选前强化培训。举办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骨干培训班,提高各级选举工作人员对妇女参政的认识,增强具备条件的妇女的参选意识和能力。组织选前强化培训,帮助女性候选人增强信心,掌握参选技能,安排女村官现身说法,传授竞选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为有竞争力的妇女骨干鼓劲助威。
  4、加大宣传,提高女性参选参政意识。舆论宣传是女性参选参政的社会支撑。一是积极宣传倡导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普及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理念,抨击不利于妇女成长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旧的习俗偏见。二是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板报、宣传窗等载体重点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女性了解有关妇女法律、法规和自身权利,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增强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三是针对村“两委”中女性人数偏少的情况,突出宣传妇女参与村级决策的意义和农村女能人、女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广大村民深入了解女性,认可女性,同时淡化传统性别角色对农村妇女的负面影响,提升她们参选参政的自信心、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