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采冰 冰雪世界的地域奇观

16.12.2016  18:09

凌晨4点,采冰人已经开始在松花江上忙碌。唐朝书生摄

  在江北,一片极富创意的冰雪建筑正拔地而起,一个梦幻王国即将呈现。这里是世界瞩目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两公里外的松花江畔,一批人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将晶莹剔透的江冰按统一规格切割成巨型冰砖。他们是松花江上的采冰人。

  持续举办了17届的冰雪大世界和哈尔滨城区年复一年的冰景用冰巨大需求,沿江村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令性职业——采冰。最初,这个辛苦的活计只是村民们冬闲时增加收入的一个手段。但年复一年,这种独特的作业场景已积淀成为一种特有的人文景观,如今又演绎出带着浓厚传统烙印的采冰节,提前一个月开启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模式。

  A 隆冬时节的松花江澄清透亮,赋予冰城取之不尽的优质冰块——

  最天然的“建材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一种可能:在半个月时间内缔造一个晶莹剔透如城堡样的童话世界,之后持续3个月的华丽亮相,然后又自然消失于无形。

  依靠松花江的江冰,冰雪大世界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作为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水每到入冬后便流速放缓、泥沙下沉,呈现清澈的墨绿色。高寒气候中,江面冰晶不断生成,冰晶核在冬季特定的温度下持续生成又被缓流江水打破,生成了致密均匀、通体透明的冰层。这也是松花江江冰与含有大量气泡、成色不好的死水冰体或人工冰体的本质区别。

  寒风刺骨的松花江,变成了优质冰体取之不竭的冰田。半米厚的冰层被电锯切割成长长的冰排,特制工具将冰排切割成1.6米长、0.8米宽的巨型冰砖,铁钩把漂浮的冰砖从水中拖出,叉车再将它们源源不断地运走……

  冬季,松花江畔是世界上最大的采冰场。纯净剔透的巨型冰砖组成辽阔的冰阵,身处其中如同进入梦幻中的水晶矿场。很多外地人进入采冰场,看着超千斤的冰砖从江水中一块块被拽起,几乎忘记了刺骨的江风,直呼“从来没见过,太震撼了!

  “冰雪建筑和冰雕作品好不好看,冰质很关键。冻得好的冰块亮中发蓝,冻得不好的冰块泛白。”从业18年的龙江冰雕师汲怀龙,工作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越往外走,他越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哈尔滨冰材硬度高、透明度好,是世界上建设冰景资源最好的地方,“国内很多地方也做冰景,但大多只能做微缩冰雕,只有哈尔滨的冰质好量足,冰雪建筑尺寸可以做成一比一的。

  作为全球冰雪之都,哈尔滨对这种天然建材的“开采”,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依江而居的村民在江面凿冰捕鱼、自制冰景,积累了丰富的采冰技术和经验。而作为世界少见的特色行业,采冰所承载的人文价值也在凸显。

  B 不满足在冰雪大世界里逛,江畔采冰场变成为满足游客好奇心而发掘的景点——

  独特的人文景观

  12月5日,太阳岛西区二道河子区域江面上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冰仪式。

  桌上,放着猪头肉、粮食、馒头和白酒。身着毛皮衣裤传统服饰的冰把头与十余名采冰汉子手持酒碗高呼:“敬天敬地敬河神,我们要采冰啦!”伴随着采冰汉子的呼喝声,今冬松花江第一块江冰被拖出江面。当天,参与并围观的游客达2000余人。

  冰城民间文化爱好者贾继海是祭冰仪式的发起人。“这不是我想出来的,是采冰人一直就有的传统。”贾继海从很多上了年纪的冰把头口中得知这么做的来由,“采冰会打扰江里的河神和鱼类,百年前,谨慎的采冰人通过仪式祈求谅解和保佑。

  与祭冰仪式相比,采冰人世代传承的采冰作业方式,因为哈尔滨冰景建设的持续进行,而成为冬季哈尔滨江畔渐为人知的独特景观。

  每天,超千人同时在松花江畔参与采冰作业,全球瞩目的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等20天制作时间内要耗用约20万吨冰砖,全部由这些采冰人肩拉手凿一块块地从松花江上采出。-20℃以下的江面上,采冰人粗犷的炸冰号子、弓身合力将一吨重的冰砖往岸上拖拽的身影,张扬出别样的传统韵味和力量之美。

  “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好奇冰雪建筑的冰砖是怎么来的,我们说是松花江里采来的,他们想象不出采冰是什么样。”松花江国旅资深导游孙静丹认为,人文景观是深度游很好的卖点,像查干湖冬捕、松花江冬泳等都形成了旅游号召力。那些不满足于只在冰雪大世界里逛的外地游客,举着相机跑到江畔采冰现场来完成自己的探访体验之旅,采冰人在松花江上劳作的身影由此定格,并因为特别的地域奇观价值开始在网上传播。

  哈尔滨采冰作业是独有的人文景观,随着其被更多地推广与传播,采冰附带的人文价值将进一步被开发并放大。

  C 仅一天半的采冰量,外省工程方还是把张久成大老远地“请过去”——

  稀缺的活计

  51岁的张久成是松北区万宝镇薛卜村前沙坨子屯人。1999年,哈尔滨在松花江江心滩岛建设首个冰雪大世界,张久成和“挣外快儿”的同屯人一起成为职业采冰工。在冰雪大世界持续举办的18年间,张久成的季节性采冰工生涯只中断过两年。

  “一、二、三,起!”冰封的松花江面,一声声刚烈的起冰号子在江面上此起彼伏,冰屑四处飞扬,张久成和采冰队友们变得异常忙碌。采冰是份技术活,分锯冰、炸冰、断冰、拖冰、装冰等多个工序,其中关键的炸冰、断冰,凭的是经验与技巧,蛮力根本干不下来。

  割冰机在“冰田”上割完的冰排是不能割透的,透了江水就会渗到冰排上将切好的缝隙再次冻住。“炸冰”即沿着切割机在冰面划出来的冰缝,用冰钎子撞击冰槽将冰排与冰面分开。“口号得齐,10个人一齐下铲,一下就开了。要是配合不好就得反复炸,出活儿慢。”张久成说,在整个采冰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断冰——将冰排分切成规格一致的成品冰砖。

  采冰人必须站在浮冰上,但冰排面积小,重心稍有不稳就容易落水;而断冰技术不行,容易把冰撞碎,这块冰就废了。

  正因如此,目前全国各地的冰景建设过程中,不光是核心的冰雕师,连前期的采冰工都基本来自哈尔滨。每年冬天,忙完哈尔滨的采冰量,张久成就往外走,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他记不太清去过多少地方。

  去年仅延吉他就去了三次:第一次干了8天,第二次干了4天,最后一次干了1天半。张久成有些得意:“一天半的采冰量能有多大?但他们包来回路费让咱过去的。当地人没有采冰工具不说,主要是他们也不会采。

  更夸张的是,将冰砖装上运冰车的叉车工,也需要从哈尔滨请。“有一年,连叉车都是从哈尔滨发过去的。

  这几年,每逢城区用冰旺季,松北区万宝镇、松北镇等地便有大量村民从事采冰作业。事实上,作为一个技术和力气都要过硬的行当,采冰的辛苦程度也非一般人可承受。每天凌晨5点多钟开始干活,在冰面上一站就是一天。高寒下,江风一吹,就像刀子划过一样,收工后采冰工脸和手都会有冻伤。

  即使如此,沿江其他区域的采冰人仍陆续加入,来自肇东、呼兰等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刚开始技术不行,干起来很费劲儿,但这几年一年年学下来,手法也不错了。”张久成说,每天“最低230元,最多时350元”的采冰收入,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踏踏实实的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