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松花江湿地——中国最大“城市湿地”掠影

12.08.2014  16:45

  新华网哈尔滨8月12日电 题:哈尔滨松花江湿地——中国最大“城市湿地”掠影

  新华社记者张源培、 强勇王春雨

  向阳明滩大桥西北处远望,芦苇摇曳、水鸟翻飞、江岸上点点的帐篷填满视线所到之地。“原生态的大江、湿地与现代化的城市和谐共生,这是属于哈尔滨的独特魅力。”哈尔滨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处处长白连第说。

  总长度123公里,规划区面积约1080平方公里,千百年来九曲十八弯的松花江在哈尔滨段孕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涵盖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藓类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灌丛沼泽湿地等多种类型。

  来自江南水乡无锡的游客黄文明说:“哈尔滨是很有名的‘冰城’,想不到湿地风光也不差。

  “但你可能没想到的是,2008年以前整个哈尔滨没有一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白连第说。

  历史上,由于紧邻城市,人为干扰加剧,松花江湿地的原生植物系统、野生动物体系遭到威胁。尤其是大量的放牧、耕地开垦、河道破坏以及水污染,加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992年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2003年国内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法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加强对湿地的修复和保护日益成为哈尔滨城市管理者的共识。

  据白连第介绍,通过停垦、退耕、还湿以及控制水污染、建立湿地补水机制,2008年以来,哈尔滨投入巨资沿松花江抢救性建立起蚂蚁河、长岭湖等8处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鱼泡、群力新区等8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1处省级湿地公园,目前湿地保护面积已占到全市湿地的四成多。

  2010年3月15日,水利部正式批复哈尔滨成为全国第二个副省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试点城市,湿地保护成为其重中之重。

  在松花江与呼兰河交汇处,水网星罗、保持着完整自然生态的河口湿地公园每天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聚。湿地公园公关部部长孙永表示,近年来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备受青睐,尤其对那些整日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都市人更具诱惑力。“峰值的时候,每天游客就有上万人。

  “碧水云天、江鸥成群,芦苇飘飞、烟波浩渺。”黄文明用这样的词句描述自己此行所见的美景。

  白连第说,“永续利用”是哈尔滨湿地保护的重要原则。生态核心区、保育区严禁向外界开放,以湿地恢复为根本职能。生态景观区在保护原始地貌及原生植被前提下,在生态敏感性较低的区域适度规划湿地观光,为人类亲近自然提供一定空间。(完) (编辑:颜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