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东发村屯屯都有生财“道儿”
本网讯(赵敏黾) 东发村位于林甸县林甸镇。因为这里人多地少,村里11个自然屯的两千多口人利用自身优势开动脑筋琢磨来钱道儿:套种蔬菜、长途运输、建筑装修……“可别小看这些‘道道儿’,一年下来,咱村可收入3000多万元。”村妇女主任张凤梅甚是自豪地说。
因为来钱道儿“对路”,这里的村民日子过得富裕,东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小村。
“蔬菜屯”种出大效益
在林甸,说起种蔬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蔬菜村”宏伟村。可与宏伟村毗邻的东发村一屯在这方面也不含糊。
6年前,一屯的村民觉得种苞米效益不高,看着邻村宏伟村种植蔬菜挺“来钱儿”,屯长和村民商量后也决定改种秋菜。
“土地都是一样的,咱就不信种不过他。”屯长刘喜昆回忆说。
就这样,胡萝卜、大白菜、大头菜、小毛葱、香菜、芥菜,个个“排着队”往一屯的土地里扎,丰富的品种引来了不少外地菜商的光顾。
光品种丰富,一屯人还不满足。大家又搞起了蔬菜套种,毛葱套种香菜、大蒜套种大白菜,这样一亩地顶两亩地,效益也跟着翻了番。
村民王立新是一屯的种菜大户,家里100多亩地,年年赚几十万元不成问题。说起自己屯子的蔬菜,王立新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咱屯的地种植蔬菜年头短,地劲足,种出的秋菜可受欢迎了。”王立新告诉记者,这里的大蒜个头大、纯度高、产量大;胡萝卜就更不用说,清脆香甜,很受吃。这两年有浙江人用大货车成车往外拽。如今,村里成立了胡萝卜协会,从选种子、种植到销售,都有明白人给大伙指导,大伙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刘喜昆说,现在一屯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蔬菜屯”,全屯40多户农民,种了500多亩蔬菜,去年一年全屯靠种菜收入200多万元。
除了一屯外,二屯、六屯和八屯的苞米、黄烟也种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鲁班屯”年凿百万元
有人在种植上找路子,有人琢磨着在种地之外想法子。号称“鲁班屯”的三屯就是这样。
三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富。一排排新型节能砖瓦房接连映入记者眼帘,电视、冰箱、摩托车等“大件”几乎家家都齐全。“可别小看了这些木匠、瓦匠,就靠做木工、搞装潢,他们一年能为屯里拿回上百万元,户均增收超万元。”张凤梅说。
“这几年就靠这‘拉大锯、扯大锯’的本事,俺家不但盖起了大瓦房,还置上了各种家用电器,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生活的变化,村民卢恭德底气十足。他说:“光我们家就有两个人从事木匠和瓦匠的活儿,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
头几年,三屯村民的腰杆儿可没这么硬。屯长聂召权对记者说:“三屯村民以山东人为主,屯里人多地少,每家就那么点儿口粮田,别说是大瓦房和家用电器,一年忙到底能有个存粮就算不错啦。”
这些年,城里搞家居装潢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一些脑瓜儿灵、会木工瓦工手艺的村民便在农闲时节背起工具袋,进城打工,专搞装潢。
张凤友是屯里最先“吃螃蟹”的人。那会儿,他因为手艺过硬,为人挺实诚,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淘到了第一桶金,并且越干越大。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装潢队,队里的队员清一色是屯里人,大家仅这一项的年收入就是种地时的好几倍。
记者了解到,现在,三屯的270多口人中有一半人从事装潢行业,在大庆、齐齐哈尔提起三屯的木工、瓦工,许多人都会高看一眼,“鲁班屯”已成为东发村的一块“金字招牌”。
“运输屯”跑出致富道儿
“养牛养马不如养车,务工务农不如物流”,在东发村七屯,买车搞运输成了当地村民的赚钱道儿。
谈起这个事,搞运输起家的张铁柱兴致勃勃:“你看我家的大砖房,都靠搞运输盖起来的,现在家里有两台大挂车,一年下来,纯挣10多万元。”
看到早先搞运输的都发了,七屯的老百姓也看准了这条致富路,家家都想着攒钱买运输车,没钱几家合伙也要买车。如今,全屯50多户村民中搞运输的就占了10多家,挂车有近30台。村民刘铁成、刘铁峰兄弟俩不光跑运输,还在县里开了配货站,一年赚得钞票嘎嘎多。
屯长谭佰林指着呼啸而过的大挂车说:“在屯里,想攒钱买车的人家可多了,这些人富起来后,对全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为了大伙抱成团儿,把运输这个事业搞得更好,这个屯还建起了运输协会,做好各种服务,进行规范管理,不但使本屯有关运输的大事小情有了主心骨和靠山,还对邻近的屯子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邻屯也有农户搞起了运输。
一业兴,百业旺。运输业推动了全屯各项事业的发展。据了解,现在,七屯的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90%以上。
东发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每个屯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合自己的产业,那还能不发。“随着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现在老百姓的干劲可足了,我们村委会时刻准备着给大伙服好务,大伙挣得越多,我们越乐呵。”张凤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