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法院践行群众路线 整治“六难三案”

25.12.2014  10:21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林甸法院通过深入推进平民法院建设,将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六难三案”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多项举措破“六难”、除“三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强化服务职能,着重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一是成立诉讼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细化服务,实现了诉讼指导、审查立案、费用收取、司法救助、便民服务、材料收转、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务,并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涉诉纠纷诉前调解+简易案件速裁的纠纷解决模式。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便民服务箱、当事人等待休息区,备有纯净水、急救药箱、老花镜等便民用品,向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强化诉讼引导。在诉讼服务中心,群众通过一个环节,即可了解案件可不可立、需要哪些材料、不符合条件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司法便民。三是推行微笑服务。所有庭室特别是窗口单位,对待当事人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相称,一句再见相送,接待群众文明礼貌,举止得体,态度热情,服务周到,高效快捷。

        强化便民措施,着重解决“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一是创新立案方式。公开立案条件。将立案条件、立案流程、诉讼费用缴费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条件与程序等制成展板进行公示。印制诉讼文书格式样本,向当事人提供案件指南、诉讼风险提示等资料。建立特案特办的绿色通道,对一些急需解决的涉民生案件快速立案、快速送达、优先排期开庭。推行预约立案、登门立案措施,为年老体弱、身有残疾和因事不能在工作时间内立案的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对符合诉讼费缓、减、免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确保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二是开展巡回审判。推行三种巡回方式方便群众参与诉讼。固定式巡回,在3个非派出法庭所在地乡镇司法所设立巡回审判法庭,为固定巡回点,每周三由所在法庭派员开展业务;移动式巡回,为弥补固定式巡回审判的不足,利用巡回审判车到行动不便或偏远地区的当事人家中上门开庭;应季性巡回,对于发生在春秋季农忙时节的农村土地权益纠纷、草原承包经营权纠纷以及水田用水、排水纠纷,一般到现场审理。三是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完善职能,将所有执行案件(包括法庭的执行案件)全部归口到立案庭统一立案,由执行局统一执行,改变过去人民法庭审执不分问题,提高了案件执行质效。配齐、配强人员、设备,提高了执行反应速度。认真实施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强化反规避执行措施,加大对规避执行的惩治力度,增强执行威慑力。推行联动执行,加大冻结、查封等强制措施力度。认真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实行定承办人、定执行措施、定结案期限、定目标责任、定督办领导、包案结案的“五定一包”责任制,努力使有执行条件的涉民生案件全部执结。开展区域执行会战。对三个人民法庭归口前的执行积案开展区域执行会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协同配合、攻克执行难案。

        强化廉政监督,着重解决“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问题。一是制定行为规范,保证案件公正审理。研究制定了《林甸县人民法院司法行为规范》,分为规范审判管理、规范法律适用、规范司法程序、规范文书制作、规范执行行为、规范司法公开等六个部分。同时,对审限监督、审委会记录、强制执行第三人程序等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是推行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实行案件纠错管理制度,实现质量管理常态化。主要通过推行“三查、三监督、两评选、提起再审”等措施,加强案件质量的管理。坚持全面评查,逐案评查。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并督促业务部门或承办法官及时进行整改,提升整体案件质量。深化重点评查。对被发回重审、改判、涉诉信访及当事人投诉的案件进行重点评查,着重分析原因,查找瑕疵,提出措施,整改落实。及时通报评查结果,坚持月结、月查、月通报,案件质量评查后,以评查通报的形式,将评查结果全院下发。三是进一步完善执法档案。以“办案情况为主,兼顾其他工作情况”为原则,对全院32名法官全部建立执法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表、信访督办案件统计表、信访执法表等15部分。执法档案作为岗位调整、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为队伍管理提供了真实、客观、有效的参考。四是推行司法公开。庭审公开。案件除有法定情形外,一律公开开庭审理,按规定将各案程序性事项依法向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公开,在林甸法院网站公告开庭审理时间,便于群众旁听庭审。对疑难复杂及有社会影响的案件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裁判文书公开。按照要求,及时公布已生效的裁判文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五是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在当事人来立案时即时发放,公布办案法官的姓名、职务、电话等,主动接受当事人监督,监督卡随案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