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大庆校区药学院科研工作5年实现大跨越

25.11.2014  18:27

  近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以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科研骨干能力水平、打造学术精英团队为突破口,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快速提升,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以及SCI论文发表数量等标志性数据都呈几何级数增长。仅2014年初到现在,该院就已取得了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影响因子6以上的5篇,总影响因子达到61.084的丰硕成果,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发表8篇SCI论文的目标。
  科研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集中人才优势才能成就大事,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新老班子成员都深知这个道理。他们从加快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入手,培育创新型学术精英团队,经过5年多的努力,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团队带骨干、以骨干带全面的良好科研氛围。
  从2008年引进4名博士至今,学院已累计培养和引进博士达14人,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科研人员的层次和学历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尽快改变这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底子薄、科研方向不明确的状况,学院以各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为核心,拓展研究思路,凝练研究方向,2010年以来,先后形成了以彭海生博士为带头人的靶向药物团队,以于磊博士为带头人的心脑血管药物研发团队,以及以白玉华、魏太明、李森等教授带头的药化团队。
  各团队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在不同领域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突破,尤其是年轻的博士们,在团队协作中找到了研究的方向,科研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在大庆校区博士启动基金及青年种子基金的培育下,开始崭露头角,一步步成为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坚力量。
  2014年,彭海生博士科研团队发表SCI论文7篇,总影响因子达到40,其中5篇影响因子大于6,受邀发表评论文章3篇,约稿撰写英文专著章节5部,已完成3部;课题组李明慧老师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获得国家自然青年基金资助第二人,实现该院自主培养人才第一个国自然的突破,她申请的课题《抗体修饰的miR-21脂质体靶向急性缺血心肌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研究心肌靶向制剂的设计与机制研究。在杨宝峰院士发现小RNA?能够治疗心律失常后,该课题组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解决了小RNA成药遇到的稳定性、有效性和靶向性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肯定与支持。青年教师任亚超老师,也在大庆校区种子基金基础上,取得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伍连德基金,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研教师,几年来,任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目前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业务上精益求精。该团队在五年累计科研经费不足20万元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探索心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领域前沿,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由彭海生副教授指导的刘梅芳硕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达到8.312;另外一名学生杜丹同学,也在专业最好杂志上发表了1篇SCI论文,影响因子为7.261。该课题组在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创下了大庆校区的新高度。
  于磊博士科研团队主要致力于离子通道在血管药理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五年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发现了KATP通道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许多药物的作用靶点发挥作用,从而阐述了一系列药物在心血管系统中副作用的机制。该团队是一支全部由青年教师组成的富有活力的青年科研团体,刚入职的陈硕及范玉华博士,现在也初露锋芒,相继获得了大庆校区种子基金。在此资助下,这支年轻的科研队伍,也在以迅猛的发展步伐,大踏步的前进。该团队是药学院首个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团队,以第一作者身份相继发表SCI论文5篇,另有一部分研究,也将很快发表成果。
药化团队由孙世芹、白玉华、魏太明、李森、廉明明、何法、王艳明、蒋蕾等多名博士组成,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在中药活性物质提取,中药药物新剂型的优化及改造,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及工艺创新,中药药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相继发表了多篇SCI论文。魏太明博士积极与企业合作,HBL效灵胶囊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生药与大庆大同区板蓝根种源筛选75万元项目的签定,标志着产学研成果正朝着为地方服务转化。
  科研工作的一次次突破,也同时带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快速提高。从2009年仅有1名硕士生导师和1名硕士生,到2011年5名硕士生导师招收7名硕士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都十分重视对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他们不仅对导师在带教能力、科研指导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还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过程质量跟踪,从文献抄读、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与指导。
  2011年第一名硕士生毕业发表影响因子2以上SCI科研论文为学院研究生培养开了好头,2014年7个硕士生毕业,共发表一作SCI论文9篇,其中6以上影响因子4篇。该院培养的硕士毕业生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学院的培养和指导为他们今后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毕业的7名硕士生中,已有2名硕士毕业生申请了国外和国内博士,另5名毕业生均被知名药企录用。
  科研要创新,硬件是基础。没有必要的科研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作为支撑,科研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开花与结果。
  2010年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在科研硬件设施建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科研人员只能挤在学生实验室中,利用学生无课的间隙开展实验,实验仪器只有几台与学生共用的液相仪,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束缚了科研教师的手脚,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无法进行验证,尤其是培养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智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几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为改变这种状况,大庆校区药学院积极与大庆校区沟通申请,在大庆校区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先后改造了1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健全了中药活性物提取及研究、药物制剂、化学合成、药物评价及中药培育智能化温室、药学中试实验室等功能较为完备的科研实验室,建立了中药活性物筛选、仪器分析、小动物成像、新药研发四个科研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更新和购置了设备。良好的硬件条件不仅为科研人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思路变得更加开阔,新思路、新设想层出不穷,新成果不断涌现。
  5年发展提升,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各科研团队在各自领域不断探索前行,用实力和水平书写下了一连串有力的数字。2010年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0项,省级以上基金课题1项,在研各类基金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2篇,资助经费22万元;2010-2014年累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以上基金课题7项,在研各类基金课题54项,发表SCI论文54篇,资助经费365万元。
  数据见证发展,未来任重道远,大庆校区药学人已瞄准了更高、更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