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改革创新 共话百年强校 新年茶话会研讨科研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

31.12.2015  17:46

    哈工大报讯(刘培香 张妍/文 兰锐/图)12月30日,校党委书记王树权、校长周玉等全体在校校领导,部分院士、老领导、教职工代表,相关职能部处和学院负责人共聚活动中心101,议改革、谈思考、话未来、谋发展,为我校“十三五”发展和建设百年强校建言献策。新年茶话会面向一校三区进行同步直播。     

      周玉校长在讲话中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电波把一校三区师生紧紧连在一起。我们共同回顾过去一年乃至“十二五”的工作,展望明年乃至“十三五”的愿景,对于我们总结经验、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凝聚方向、继续创造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是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一年,是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的一年,也是成绩卓著的一年。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在过去一年里用辛勤努力创造的佳绩表示感谢。     

      周玉从7个方面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方向。第一,学校提出了“哈工大规格”这一新时期的命题,明确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办学之路。全校师生员工要秉承哈工大校训、弘扬哈工大精神,做出与建设百年强校相匹配的业绩。第二,明确了厚植优势、突出特色、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特色办学思路基本清晰。办大学就是办特色、创优势、出精品,办学特色是奠定一流大学水平的基石。第三,注重优势转化,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是中心任务的意识。第四,加强学科规划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坚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优异的学科建设理念,推进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第五,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引培并举,强化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导向,深化教师岗位分类设置,使教师各就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第六,加大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同力度,以贡献求支持,资源优化、整合初见成效。第七,贯彻落实好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抓好“八重八强”任务,落细落小落实,紧密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科学合理地制订好本单位的工作规划,以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发挥积极作用。     

      周玉强调,学校正面临关键时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宏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忧患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滚石上山、爬山过坎的干劲,推动一校三区协同发展,彰显特色,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一部题为《百舸争流千帆竞》的专题片全面总结回顾了我校“十二五”期间的科研工作和重大成果。科工院常务副院长付强汇报了2015年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我校紧密围绕国家新兴战略,积极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保重大标志性项目顺利实施,增强基础研究实力,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15年我校科研总经费突破26亿元,国家科技奖励连创新高,1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省部级奖励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科技专利数量持续增长,获授权发明专利1260项,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批,项目建设取得多项成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优势学科和高水平研究人员,交叉研究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重大标志性项目再创佳绩,我校牵头研制的“紫丁香二号”及与长光所联合研制的“吉林一号”两颗卫星发射成功。     

      学校注重创新思想、创新人才、创新环境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经费突破2.3亿元;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居全国高校前列,SCI影响因子前1/10论文480篇,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领域论文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团队获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人获国家杰青,7人获国家优青,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民品科研方面,我校面向战略新领域,全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医疗、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6个“互联网+”项目启动建设,推荐“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25项,一批教师入选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指南编写专家,参加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获得热烈反响;一批高技术含量、高影响力的成果在黑龙江省工研院平台转化;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哈工大激光通信有限公司、哈工大雷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积极打造特色成果转化新模式;根据区域科技和产业优势特点布局产学研合作,签定民品横向科研合同额较2014年同期增长32%,异地研究院达到8家。同时,学校国际学术交流更加广泛,对俄乌科技合作日益深入;国防科研聚焦重大计划,注重创新驱动,协同攻关,更加彰显我校国防航天特色和优势。     

      韩杰才副校长作了《百年强校目标下的“十三五”科研思考》的报告,对科研工作如何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建议:一是以人为本,加大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总结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经验、完善基础研究人才跃升计划、开展重大项目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二是启动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方向上具有标志性、带动性和可拓展性的科研成果;三是启动前沿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在清洁能源、环境、大数据、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基础方向培育未来学科新增长点;四是在2011协同创新政策基础上完善绩效激励措施;五是发挥工科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创业-产业一体化平台公司和项目型公司平台。他强调,“十三五”期间我校科研工作既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计划,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又要国向国际科技前沿,努力取得一批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突破,提升学术声誉。     

      安实副校长作了《重领军,强团队,建立完善精英汇聚的人才机制》的报告,从4个方面回顾了2015年的人才工作。我校领军学者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两院院士增选获得突破,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才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6人当选相关领域国际协会会士或荣获国际学术奖;一批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其中1人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6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青年后备队伍建设呈现新态势。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取得显著成效,带动相关学科方向快速进入国际一流行列,培育未来的“大师+团队”;建立了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继续实施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和教学拔尖人才系列、重大项目突出贡献人才系列和应用技术开发系列人才计划,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一批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其中8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     

      人才引进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学校启动实施“科学家讲坛”和“青年学者论坛”,举行多场海外招聘会,“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引领学科方向,带动团队建设。人才引进取得显著成果,4人入选“千人计划”,5人入选“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高水平团队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协同创新中心实行“两总制+PI制”科研团队组织模式,遴选了35个科研团队;对获得国家科技奖(三大奖)及国家教学奖等标志性成果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绩效奖励。2个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科入选黑龙江省领军带头人梯队。     

      安实还从长聘准聘制度、教师岗位分类聘任、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专职科研队伍建设4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精英汇聚的人才机制,强调要建立平台、方向、领军、团队、成果“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凝聚不同类型教师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形成追求卓越梦想的共同体,合力推动百年强校建设。     

      自由发言阶段,校本部教师吴立刚、李文旭、王峰、张立宪、冷劲松、白相林,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张敏,深研院青年教师张钦宇、李新贵、李东风、肖淑敏,分别从前沿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高水平论文发表、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管理服务、威海校区与深圳校区建设等方面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感恩学校的培养,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与机遇,在为学校取得的突出成绩而感到振奋和鼓舞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哈工大人都应该有梦想、有勇气、有担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哈工大规格,为实现百年强校的梦想共谱新华章。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