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大桥下住着一大家子扎“金腰带”的燕子

11.06.2015  13:17

  金腰燕

  “我见过用泥草搭的、外形像半个碗的家燕的巢,但这种水瓢形状的鸟窝,里面住的是什么燕子就说不好了。”近日,有市民在公路大桥南岸的桥下,总能看见这些飞进飞出的小燕子,它们上体呈深蓝色,腰间为黄色。最令人“称奇”的是,有多达百余个燕巢“扎堆”筑在老桥底下,而二三十米远外并排的新江桥下却不见一个燕巢。

  老桥下筑百“”巢 驻足赏燕成一景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公路大桥南岸,老桥桥下有凹槽,里面筑满了黄色的“石子房”,约有百余个。有的七八个连成片,形状大体上呈水瓢形或半个葫芦状,洞口狭小朝外,“瓢把儿”细长,“瓢肚”较大,不时有燕子飞回来,轻巧地钻进巢内,有时雏燕还会从洞口探出小脑袋。

  从桥下路过的市民不时抬头看看。而在一旁的新桥下,桥壁是光滑的平面,记者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一个燕巢。

  外号“巧燕” 瓢形巢易守难攻

  东北林业大学鸟类学专家许青教授介绍,这种燕子叫做“金腰燕”,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瓢形巢是它们的“专利”,隐蔽性和防御性极强,可有效防止天敌攻入,金腰燕因此被称为“巧燕”。

  为何只在老桥下筑巢呢?许教授解释说,它们喜欢群居,天生有种“找回家”的本能,只肯住“老宅”或在家的周边筑新巢。大桥下的这些燕巢,应该是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或者同一个“老祖宗”的后代。而新桥的结构也不适合居住。

  亲近人类 你不搞破坏它们乐于表现

  每年5月初,金腰燕就回到哈市繁衍生息,“十一”前再飞到南方去“猫冬”。目前正值育雏期,天一亮出巢觅食,一直忙到天黑。尤其在早晨和傍晚,活动更加频繁,只在中午短暂休息。

  金腰燕属“伴人鸟”,喜欢待在与人亲近的地方,只要别去破坏鸟巢,人们驻足观看、拍照,它们都很乐意表现。

  是除蚊除蝇的益鸟

  赏燕您可别上手

  金腰燕为何会选择在桥下筑巢?许青告诉记者,因为桥底距地面较高,选择在桥下筑巢,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破坏,且桥面可为燕巢挡风遮雨。另外,与其他伴人鸟相比,金腰燕也不害怕其他鸟类,所以在桥下筑巢不用担心被抢了地盘。

  专家表示,近年来由于楼房结构变化,可供燕子筑巢的地方越来越少,大桥下这么大“一家子”的燕子住在一起,在城市里已十分少见。

  据介绍,金腰燕是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的益鸟。有数据显示,一只燕子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蚊蝇。所以,在赏燕的时候,千万不要上手破坏燕巢,更不可捕捉燕子,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除蚊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