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万亩水稻示范田照亮农民致富路

25.07.2014  12:14
  本网讯(张霁月)  桦川县基于水稻生产基础优势和后发优势,抢抓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机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星火乡和创业乡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粗具规模,形成了一幅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希望蓝图。 

  星火万亩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田位于星火朝鲜族乡燎原村,辐射全乡所有村屯,涉及农民1428户5208人,区域内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75%的水田由桦川县新峰现代水田农机合作社领建。 

  由于星火乡部分村民长期在国内外打工,土地流转基础好,但普遍为分散流转,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2012年10月份,新峰农业产业化开发集团组建了新峰现代水田农机合作社,采取农民带地入社方式,实施土地规模流转、统一经营,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田。合作社采取统一催芽、统一整地、统一播插、统一田管、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六统一”的方式规模化管理,发挥农户带地入社和土地规模经营的作用,推进“农户+合作社+基地+公司+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农户+合作社解决了地由谁来种的问题,通过合作社+基地解决了地怎么种的问题,通过基地+公司+市场解决了产品怎么销的问题,通过公司+农户解决了怎样促农增收的问题。 

  2013年,这个合作社共吸纳农民社员541户,入社水田面积1.13万亩,由其统种、统管、统收、统销。在利润分配上,合作社第一次分配在每公顷8000元保底基础上,上浮10%,即8800元现金发放给社员;结余利润再按照入股金额进行第二次分红,社员入股金额的每元钱分得红利约为3分钱,社员人均增收653.6元,户均增收1449.9元。2014年春季,在省、市支持下,1000万元农机合作社的110台套农机具已全部到位,带动了星火乡带地入社农民1284户,面积达到2.23万亩,较上一年翻了一番。 

  为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桦川县采取政府主导、合作社配套的资金投入方式,依托星火灌区重点实施水稻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水利渠系节水改造、田间路修缮、土地平整等建设工程,集中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田。 

  2012年,桦川县农业局和县农业开发办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了公路北侧水稻大棚小区及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建设,该区域建有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小区1个共计90栋大棚,建有单批次浸种催芽量100吨的车间1个,辐射面积5万亩。大棚小区育秧结束后重点开展二次综合利用,栽培食用菌、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每栋大棚可增加收入近1万元,提高了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率。 

  2014年春,县农业开发办又投入300多万元,完成园区内扩池改造及平整土地4250亩,填埋沟塘4公顷,去除田埂300多条,清淤排水5000多延长米,修建涵闸2座,渠道护坡1080米。近三年来,合作社在设施维护、厂库房建设、项目区绿化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区域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科技示范承载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示范田区域内粮食产量更高,水稻单产由2011年每亩62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左右;农民增收渠道更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1500多名劳动力,通过劳务创收和入社分红,人均增收6600多元。 

  创业乡万亩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田总面积3万亩。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建的运行管理模式,由宜田现代水田农机合作社领办,实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采取“六统一”的种植管理模式,实现种子繁育、绿色稻米(鸭稻、蟹稻)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2014年春,创业乡谷大村农户带地入社160户,面积达到了1.05万亩。项目建成后,这个区域将成为桦川县水稻品种展示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区域内实现平均亩产在700公斤以上,增产15%左右。万亩水田示范项目年可增产水稻180万公斤,增收450万元。 

  创业乡万亩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田依托悦来灌区重点实施水利渠系节水改造、田间路修缮、土地平整、农业气象、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土地流转服务、农业机械配套、水稻育苗标准化等建设工程。重点完成水利渠系节水改造54条46公里、小型构造物320座、硬化田间路8条8公里、土地平整7500亩,建100吨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1个,建设标准化水稻育苗大棚150栋,组建500万元的水田农机合作社1个。目前园区内已完成渠道衬砌2300米、排水沟治理10公里、排水涵洞23座、田间砂石路500米、扩池及平整土地5000亩、筑地埂5.37万米,项目区域内已完成投资700万元。 

  这个县通过全面提升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田建设水平,确保建成后达到“一个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五个提高”(节水灌溉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科学种植能力提高、信息服务精准性提高和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实现“两增”(即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