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三级跳”

10.06.2015  13:49
  本网讯(张霁月)  百花盛开,绿意盎然,桦川各农民合作社处处一派忙碌景象。 

  950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6亿元的注册资金资本,2.1万多人的入社成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桦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历了激情“三级跳”。 

  “第一跳”,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在规范扶持合作社上形成合力。 

  桦川县2007年才有合作社成立。刚开始合作社发展规模小、效益低、产业链条短,处于起伏不定、断断续续的状态。合作社在经营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上都不健全,当时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很多农民拉都拉不进来。 

  为了扶持合作社发展,该县每年都争取扶持资金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基地、推行品牌化经营,2013年和2014年为全县水稻专业合作社提供水稻育秧大棚1161栋,为12个合作社建设了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车间,提高了全县水稻生产设施标准化水平。2014年,新峰现代农机合作社、宜田现代农机合作社共得到省级大型农机补贴900万元,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物资有了,资金到位了,如何规范壮大?桦川实施“三带”发展。企带社,以田友种业种子繁育基地为代表带动创业乡土地流转达56000亩,目前企带社、带基地发展的企业达到了12家。新峰、宜田、世平、春鹏、星燎等10家合作社注册了三品标识,形成了自主品牌。社带户,全县有30余个合作社充分发挥本村能人、经纪人、明白人作用,吸纳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以带地入社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大带小,鼓励土地流转种地能手、大户,由“分散型变成抱团型”,小户变大户,大户带小户滚动发展。涌现出了东河乡李朝阳、梨丰乡朱志学等一批专业种植大户。 

  几年来,该县通过组织开展合作社业务、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等,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共举办8期合作社理事长、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班,参加上级培训合作社社员200多人次,各合作社自身开展技能培训820多人次,组织外出观摩学习120多人次,印发各种技术信息资料20000余份。 

  通过规范引导和扶持,如今该县合作社在数量、规模、效益上日益提升,前些年一些不愿意加入的农户又纷纷找到社里,主动要求加入,变成“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第二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扶强做大合作社上做好“文章”。 

  小社变大社,大社变强社,经过“裂变式”的发展,桦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有效解决了单个农户办不了、集体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事情,实现了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整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桦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老大”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先后在米业加工、油脂生产、良种繁育、原料基地、农机服务等方面创立了4家子公司和两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基地+公司+市场”的生产经营服务模式。采取农民带地入社建基地、自主品牌闯市场、产业化开发提效益、利润分红促增收等服务方式不断加快合作社快速发展。新峰合作社2014年吸纳农户789户,以地出资入社耕地11522亩,流转的水田全部实现了规模化连片经营,生产的“寒地明珠”“寒地五谷”有机稻畅销省内外。社员通过年底三次分红,每公顷较普通农户多增收2300元。2015年合作社发展水稻原料生产基地28万亩,建设临储粮仓容8万平方米,年可加工水稻10万吨,为中储粮代储水稻12万吨,直接服务当地农民2000多户。 

  “第三跳”,由单纯的拼数量到重质量,在创新模式上实现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土地确权、土地流转、金融创新,桦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动适应新常态、激发新活力,找准定位、厘清思路,清醒地意识到在传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过程中,合作社发展是关键支撑、是重要载体,桦川作为老农业主产区,特色品种种植传统区,现代农业元素、水利、科技成果集合区,如何在传统的老农业区发展中让它绽放现代农业的光彩,从哪抓起?那就是,抢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和“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推进的难得机遇,从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创新经营主体,规范扶持壮大“龙头型”农民合作社抓起。 

  为此,桦川重点围绕“四大机遇”,在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上,采取联建、整合等方法,重点打造一批经营有实力、销售有产品、生产有基地的10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存在“挂牌社、空壳社”等不规范现象;采取信贷支持、政策倾斜等措施,重点发展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专业大户80户;采取农企对接形式,形成农企+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导5家涉农企业参与对接。在土地流转上,重点以新峰集团、农丰农资公司为依托,与倍丰农资集团开展合作,采取带地入社、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形式,开展土地规模流转,确保全县新增流转面积20万亩。在金融创新上,按照该县制定的《支持农民财产权益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村土地经营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实现新模式抵押贷款10亿元,保证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按照该县出台的《加快构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重点建设水稻催芽育苗、粮食烘干、农机维修、无害化处理、质量检测5个服务中心,构建产权交易、流通服务、农民培训、经营信用4个服务平台。在土地确权上,总结去年“1乡18村”确权工作经验,全面启动其他87个行政村的确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