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强化监检衔接提升办案质效 ——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厅副厅长韩晓峰 

05.02.2021  13:42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厅副厅长韩晓峰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全媒体记者闫昭摄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和刑事缺席审判程序适用情况如何?如何进一步推动监检衔接?2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厅(职务犯罪检察厅)副厅长韩晓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2020年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情况。

  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案件18541人,提起公诉15052人,不起诉827人。提起公诉后,撤回起诉数、无罪判决数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案件总体质量不断提升。

  基层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占绝大多数

  “从检察机关办理案件情况来看,两个80%特点明显。”韩晓峰解释,贪污、贿赂犯罪仍然是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占比超过80%;基层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占绝大多数,乡科级以下公职人员占比超过80%。

  “我们依法严惩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依法严惩贪污侵占、截留挪用扶贫惠农、救灾救济资金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蚁贪’。”韩晓峰介绍。

  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注重做好追赃挽损工作,加强扶贫领域涉案财物依法快速返还工作,及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2020年7月,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制定《关于刑事案件涉扶贫领域财物依法快速返还的若干规定》,规定了涉案财物快速返还的条件、程序和要求。据初步统计,2020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及扶贫财物返还刑事案件共追缴并返还涉案财物5298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1094人。

  第三检察厅还重点抓好重大案件的办理。“办案中,我们坚持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做到重大复杂案件提前介入,严格审查事实和证据,重要问题加强与监委、法院沟通协调,确保办案质效。”韩晓峰介绍说,检察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加大“打伞破网”力度,起诉了一批“保护伞”案件。最高检第三检察厅强化对下指导,依法妥善处理了一批敏感复杂案件。如王林清系列案、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系列案,以及张家慧受贿、行政枉法裁判、诈骗案等。

  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办案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机关履行职务犯罪检察职能中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须上级院加强指导。第三检察厅如何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办案?韩晓峰表示:“一是出台规范性文件,二是发布指导性案例。”

  2020年底,国家监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

  “《意见》聚焦新情况新问题,对提前介入、管辖、证据、刑事强制措施、赃款赃物移送、追逃追赃等多个方面问题完善了衔接的制度机制,对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韩晓峰介绍,近期将分专题开展网络培训,促进《意见》在全国检察机关有效贯彻和适用。

  “出台规范性文件需要较长的周期,面对一些复杂多变的犯罪新态势,发挥案例对办案的指导、规范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韩晓峰说,2020年7月21日,第三检察厅在监察体制改革后首次发布职务犯罪类指导性案例,从明确追加起诉标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正确处理提前介入意见与审查起诉意见关系、普通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衔接等方面,加强办案引领指导,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先后编发了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刑事案件涉扶贫领域财物依法快速返还典型案例、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依法办理相关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共3批12个典型案例。”韩晓峰介绍。

  发挥特别程序作用织密惩治贪腐犯罪法网

  贪官外逃,是腐败治理的一个难题。刑事诉讼法在经过两次修订后,增设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和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强化了境外追逃的法律手段。韩晓峰表示,检察机关注重发挥特别程序的作用,确保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最大限度地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参加各项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1月至11月共受理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案件15件15人,向法院提出申请6件6人,法院一审裁定没收违法所得2.94亿元。其中,湖南检察机关办理的彭旭峰没收违法所得案、内蒙古检察机关办理的白静没收违法所得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效果。

  “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认真研究缺席审判程序的适用条件,筛选排查了一批案件。”韩晓峰介绍,河南检察机关对程某涉嫌贪污案作为腐败犯罪国际追逃追赃领域适用缺席审判程序第一案已向法院提起公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韩晓峰表示,新的一年,第三检察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以办案为中心,以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强化监检衔接,助力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报北京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