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家属送红包传递良知与温度

26.10.2015  18:01

  24日,长沙书院南路一家私人诊所内,老板肖南方正在接电话。“没事咧,蛮讲道理,还跟我送了个红包。”原来,10月6日,一位买菜老人来诊所歇脚,突发心脏病。护士发现后,赶紧掐人中,并做心肺复苏,老人还是离去,23日,死者家属不仅没闹事,反而给诊所送3000元红包。(10月25日《法制晚报》)

  对于老人的死因,警方证实,“老人确实死于突发性疾病,死因与诊所无关。”虽说老人猝死与诊所无关,诊所护士也及时进行了施救、求救,但毕竟老人死在诊所里,肖南方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家属一定补偿。然而,出人意外的是,死者家属不仅没闹事要补偿,反而给诊所送红包,真是让人感动。

  死者家属给诊所送红包,一是表示感谢,感谢在老人弥留之际,诊所竭力相助;二是表示歉意,老人猝死诊所,给诊所带来诸多不便。死者家属这么通情达理,一心只为别人着想,不乘机索要补偿,怎么不令人感动?这个善良宽容的举动是在用最朴实的行动感动着人们,死者家属这种以德报德的行为,在这个多元化社会显得难能可贵。

  多元化社会,人们的社会诉求也呈现多元化,但对善良、友爱等道德良知仍然充满期待。几年前,曾经出现过“合肥老太”家人四度拒绝车主赔偿,理由只有一个:“人家也是做好事,要了他们钱,一辈子良心都过意不去”,短短的一段话,却扶起了良知和正义。然而,讹诈、不敢扶、围观等社会现象目前仍然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死者家属给诊所送红包,让我们感到温暖,死者家属更看重的恐怕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不是金钱。试想,诊所让不是来看病的老人坐藤椅休息,发现老人发病了又及时进行抢救,是在做好事,如果要了别人的补偿,良心上过不去。

  死者家属给诊所送红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道德的光芒正在闪闪发光,还传递着新时代好人好事的正能量,令人可亲可敬。因此,对这种通情达理的善良之举,我们在感动之余,更要采取跟进对策进行合理引导,引领民众积极向善,弘扬乡亲邻里的淳朴风气,呵护善良的公序良俗。毕竟,如果有更多人像死者家属这样践行传统美德,社会就会充满善良、友爱的风气,让我们所处的城市更加温暖。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