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啃老”还苦恼的“烦老”

08.10.2014  12:34

   “每天吃完早饭,他们就将碗筷一推;晚上回家喊着‘累死了’,什么都不干,抓起手机,等着召唤‘吃晚饭了’才上桌;在买东西、吃菜、搞家务上,还有很多要求,我被他们弄得无所适从。”近日,一位南京的老人表示,对于人们常说的子女辈“啃老”的问题稍有体会,然而,最令他苦恼的,还是儿女的“烦老”问题。

  除了“啃老”

  “烦老”更令人苦恼

  这位自称“奔七者”的老人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每天早上,年轻人总需要长辈每天当他们的“闹钟”,房间、卫生间里,留下他们随手随扔的杂物,还得“奔七者”收拾;晚饭后擦桌洗碗等家务,一律不管,似乎是家里的“客人”;涉及其他日常生活,同样是“动口不动手”;此外,有时孩子在家有什么急事,他们也只顾玩手机,任凭“奔七者”在屋子里奔来奔去,为第三代忙乎。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烦老”。“有时不知什么原因,就摆脸色给老人看,让人不知啥滋味。”

  这位老人说,“希望年轻人不要再‘袖手旁观’,力争给你们的父母减少一点‘烦老’或‘劳累’,不要再过多地‘折腾’他们。”

  子女感恩不够

  长辈“母代子责”导致

  实际上不少“奔六者”、“奔七者”、甚至“奔八者”都有同感。“有时候觉得我不是当妈的,而是当‘老妈子’的。”南京62岁的秦女士无奈地告诉笔者,因为儿子的新房还没装修好,儿子和儿媳都住在家里。“脏衣服就往筐里一扔,晚上要么很迟回来,要么难得回来吃个饭,碗都不洗。”自己有时候唠叨两句,儿子心情好就哄两声,心情不好干脆摆冷脸。这种日子过了半年多,秦女士再也忍受不了,“后来我和他们约法三章,不然我真成保姆了,得把自己累死。”

  南京社会情感专家李萍表示,类似这几位老人遇到的情况,在现如今并不少见。一方面由于子女对父母的敬重、感恩心不够,另一方面这也是很多家庭中“父母替代了子女对家庭的责任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老人“放手”

  别让辛苦变成“委屈”

  李萍表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避免子女“烦老”,父母应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子女沟通,否则一直憋在心里,孩子一直会觉得心安理得,父母偶尔的抱怨也因为不理解而让他们感觉不快。其次,老人和子女应该明确区分家里的分工,不要总是老人一手包揽。而最关键的还有一点,就是“少管”。至于空闲下来的时间,老人们可以培养新的爱好,或是出门旅游。“父母的委屈少了,对子女来说,家里的气氛也会更加温馨而不是让人紧张。”王颖菲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