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事法官讲以苦作乐的故事之一

11.03.2020  00:32

    民一庭隋江等人接替王剑到香坊区电车小区值班,现在,就从他们的视角看看下沉社区工作之艰辛。

    香坊区电力社区电车小区是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公交公司家属区,5栋楼、700余户居民,已经弃管多年,散漫惯了的居民在封闭小区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组织”,就是符合进出规定的人必须两天外出一次,不符合规定的人就不停的找值班人员聊天,我们院同在这个小区值班的王英秋处长同感吧。民一庭王晓兵同志已经57岁了,由于家离电车小区不远,主动接替隋江同志值班后两个小时。今天,第一集真实的故事,就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民事法官的角度,看看防疫社区的人间百态。

    情景一——

    一位拄着拐杖的86岁老爷子,分开登记岗前的人群,颤颤巍巍的走进来,要求出门买菜。工作人员耐心的告诉他能否让家里的其他人出去买菜,被老爷子“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美其名曰“他们买的菜不好吃”。老爷子在岗亭处足足登记了10分钟,第一,没有带微信的手机(老人机),不能扫码出行;第二,手脚都在不停地颤抖,不能自行登记;第三,王晓兵帮助登记又找不到身份证,记不住身份证号码,最后在衣服最里层暗兜中找出身份证,得以出小区成功。又过了10分钟,老爷子提着一块豆腐回来了。王晓兵一边帮助登记一边“谆谆教导”着老爷子:“要是就买一块豆腐,我帮你买就行了。”老爷子大声强调着:“政府都让我两天出一次门,你凭什么不让我买豆腐?”王晓兵想了想,也对,看来我需要从政府订立制度的立法本意讲起,才能写出以理服人的判决书!最终,王晓兵还把老爷子搀扶到家门口,回到岗位上还在不停地庆幸,多亏豆腐没有掉地下,还得浪费两天一次的出门名额……

    情景二——

    早已过了上班的时间,有一位电车小区的居民大踏步的向登记岗亭走来,既不像疫情期间必须上班的人员,也不像出小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人员,正好赶上扫码程序有点小问题,两次扫码未成功的情况下,该人已经情绪高涨,不停地对扫码出行的方式进行“尖锐”的批评,从扫码登记信息繁杂、技术支持不利、漏洞较多等各个方面加以评论。王晓兵想了想,可能是他的手机网络信号有问题,就别扫码了,书面登记吧。该人登记时王晓兵问道:“出门有急事吗?”该人答道“啥事也没有,就想出去走走。”王晓兵看了看面前一群抱着此种心态的人们,又一次释法解疑般讲解政府规定的“一户两天一人两小时”是购买生活必需品,不是两天一次逛街。还别说,王晓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真有效,后面排队的几个人已经悄悄的回小区了。但是,眼前这位又开始与王晓兵进入到“辩论”模式,大讲特讲执法者的效率原则、意志自由、人为关怀等等。王晓兵的脑海深处“蹭蹭蹭”闪现出几个词汇“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情感高涨,精力旺盛……”于是,赶紧将这些词汇输入手机查询,手机跳出五个大字:“躁狂症患者”。

    情形三——

    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饥肠辘辘的王晓兵也准备下岗了,一位中年妇女匆匆地向岗亭走来。笑容可掬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啊,辛苦了!这么多年了,可下有人管管这个小区了。”王晓兵立即提高了警惕,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还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紧接着中年妇女道:“这个出门登记需要扫码才行,我没有流量咋办?”民事法官的脑海快速旋转着,问道:“那么,你以前上网、看微信,咋办的?”答道:“蹭邻居家的WiFi,自己少买点流量就够了。现在邻居家没人住了。”王晓兵庆幸这人不是自己家的邻居,问道:“那你以前的流量怎么来的?”答道:“买的。”王晓兵看到自己的循循善诱已经发挥了作用,于是长长的啊了一声,意味深长的说道:“啊……我的建议也是--买呀……”最后,王晓兵说:“下岗后,我会建议在岗亭附近加个WiFi”。

    王晓兵名言“你以为法官除了懂法之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吗?”我们是民事纠纷最终的裁判者,任何蠢蠢欲动都逃不过民事法官的火眼金睛。

    以一个民事法官的视角看社区封闭后的人间百态,做好疫情防治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封闭小区就一了百了,面对居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防疫人员更应该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设身处地的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化解封闭小区带来的矛盾,完成我们下沉防疫的艰巨任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在民一庭法官在香坊区电车小区防疫工作的真实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