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水产擦亮品牌 肇源水产业品牌效益实现“双飞跃”

08.03.2017  21:0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为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遵循。如何调整好农业结构让百姓鼓足腰包、挺起腰杆?肇源县突出地域特色,构筑地方土特产“好中优”、“特别特”等优势,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个“”字,为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提供了可能。近两年来,肇源县水产业在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上好戏连台,尤其以鲶鱼沟、青花湖和南湖的河蟹和鳜鱼养殖更是取得突破,全县河蟹、鳜鱼养殖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和10万亩,年实现产值4200万元和4400万元,借助电商产业发展,产品已远销到南方各大都市。

  今年水产业如何瞄准特色加快发展,肇源县水产总站早已做好规划。副站长海浩仑告诉记者,将抓住我市打造“野生鱼”、“江水鱼”的机遇,进一步优化品种、发展基地、创建品牌,做好肇源特色渔业发展文章。具体要在稳定传统“四大家鱼”养殖同时,继续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和推广鳜鱼、河蟹、大白鱼、松浦鲤等10多个名特优品种,发展养殖面积35万亩,实现效益8000万元。着力打造几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即打造以鲶鱼沟为主的15万亩河蟹、青花湖为主的10万亩鳜鱼养殖基地;以茂兴湖为主的生产鳜鱼、黄颡鱼、鲶鱼等名特优乌子和夏花2000万尾养殖基地;以兴安村为主的13万亩集约化养鱼基地。另外,在巩固已有的水产品养殖无公害认证16.2万亩、绿色认证19.8万亩、有机认证12万亩基础上,今年争取有机认定面积发展到20万亩,促进水产品提高质量,打造肇源水产品健康品牌。同时,还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网箱养鱼、微孔增氧和生物菌肥等新技术普及推广力度,促进水产养殖增产增收。

  加强行业整合规范管理,推进“互联网﹢渔业”发展,也是今年水产业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肇源县水产总站将依托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建立水产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协调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技术培训、经营协作和产品销售,使全县水产养殖业形成“拳头”,并制订政策鼓励多种形式的水产合作社抱团发展,使全县中小水产养殖户融入到产业化链条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集团优势,加快全县水产产业化进程。同时,扶持鲶鱼沟渔场、茂兴湖渔场、泰吉生态淡水养殖有限公司和兴安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主体,先行开展“互联网+渔业”示范创建,搭建物联平台,实现网络监测,并大力推进线上、线下和直销店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带动全县水产养殖场户加快“互联网+渔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