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王国”五常市高新科技注活力 稻谷弯腰人欢笑

23.09.2014  12:12

  郭帅 记者 潘宏宇 白云峰

  金秋9月,“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五常市,220万亩连绵的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

  兴盛乡的大部分稻农已经开始收割,期待一年的劳动能有一个好的效益。团山子村农民崔永志种了7垧半水田,今年水稻成熟的早,从老崔喜悦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今年收成不错,“这么好的稻子可要卖上好价钱了。”

  来到卫国乡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垠的稻田金黄一片。这里是五常市集中打造种植技术先进、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化有机水稻示范基地,面积5万亩。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五常市在水稻主产区建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就是要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实施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采取点上高产攻关、面上加速技术集成推广的方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园区主栽品种为“五优稻4号”,全部应用水稻大棚钵育苗机械摆栽技术,同时率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除病虫草害,确保了有机水稻的优良品质。

  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雪峰则欣喜地向记者介绍了园区的一个“高大上”项目——物联网管理中心,这也是哈尔滨市首个农业物联网项目,实现对水稻生产全程监控及田间管理的初步远程控制。该项目投资1800万元,2000平方米的信息化监控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核心展示区稻田已经布放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初步实现无线信号信息采集、传输、分析等功能,全部工程将于“十一”前完工,届时五常物联网控制中心将采用180度环绕弧面投影幕布系统,立体展现现代农业。

  王雪峰介绍说,传统农业中,浇水、施肥、除草,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该不该浇水?浇水、除草怎样保持精确的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如何实行按需供给?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完全听命“指令”。由此,种植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包括3G手机在内的上网终端,即可实现对水稻从浸种到收获全程精确监控及田间管理的初步远程控制,彻底告别种植庄稼“凭经验、跑断腿”的局面。

  五常市作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近年来积极打造全国优质稻米示范市,立足点、线、面建设同步进行,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农业样板区。聘请农业部规划研究院进行高标准规划,核心区规划形成“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核心示范带辐射100万亩核心示范区,“一带”即安石路沿线20万亩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带,“一园”即常堡至卫国乡5万亩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园。几年来,核心区共投入建设资金7.6亿元,新建小型水利灌溉工程7处。目前,五常市示范区良种覆盖率99.9%,科技贡献率达到64.4%,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87元,增幅12%,形成了“政府引导、科技牵动、企业助力、农民参与”的快速发展态势。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