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江桥第一枪”

16.08.2015  17:07

  【记者出镜】新华社记者  马迪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齐齐哈尔市的和平广场,这座广场是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修建的。我们看到在广场的东南角有这样一座名叫江桥抗战的群雕,而群雕的中心人物就是跃马持枪的马占山将军。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的大部分领土,直到逼近了当时的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才遇到了中国军队的浴血抵抗,那就是著名的江桥抗战。

  【解说】“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吉林相继沦陷,日军长驱直入,铁蹄踏至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的嫩江边,直逼当时的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而刚刚接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拒不执行南京政府“消极政策(不抵抗政策)”,组织当地军民,坚决抵御外辱。

  【同期】江桥抗战纪念馆讲解员

  10月20日,马占山将军宣誓就职,并宣称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守卫地方之责。

  【同期】江桥抗战纪念馆馆长 刘国忠

  这时候马占山就把黑龙江省能调动的省防军、中东铁路的护路军,还有驻内蒙的屯垦军,保安团,再加上警察,能调动的武装力量,都调动了。

  【解说】1931年11月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掩护下,出动4000多敌寇,向嫩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正式打响。兵力、装备上的劣势,只能靠血肉之躯和战斗意志去填补。战斗中,善用骑兵的马占山将军,多次组织骑兵发起反冲锋,与敌展开白刃战,这种“绞肉机”式的战斗,让日军飞机、大炮无用武之地,也使得战斗异常惨烈。史料记载,仅“血战三间房”一天的战斗中,我方就伤亡官兵千人以上。马占山将军跃马冲锋的形象,也永远的定格在后世人们的心中。

  【同期】江桥抗战纪念馆馆长 刘国忠

  大部分的援马抗日的这些爱国学生就到达了东北,到达了马占山的部队,马占山就将他们组织成了一个学生军,学生团,派出了朴炳山,当时的团长进行了整训,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实质上马占山是不愿意让这些孩子参加抗战的,因为他们没有战斗力,枪都不会使,只是这一腔热血,但是马占山为了引导这些学生,也为了提高他们的战斗力,特意组成了学生团,进行整训之后参加战斗了。这些学生团在1932年的夏季,在小兴安岭一带,就是现在的海伦、呼兰一带,跟随马占山抗日义勇军抗战时期,被日本关东军和汉奸围剿的过程中,几场战斗就拼光了,所以说这是非常惨烈的,非常惨烈的。这些爱国青年,这些学生凭着一腔热血,一腔报国的热血参加了抗日义勇军,视死如归,非常感人。

  【解说】为期16天,血战百余里的江桥抗战虽以中国军队撤离江桥告终,但带给国人莫大鼓舞,“日军不可战”的消极言论也被打破,更点燃了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火种。各地援马声浪高涨,海外华人纷纷出资,支持东北抗战。

  【同期】江桥抗战纪念馆馆长 刘国忠

  马占山因为他是黑龙江省的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是黑龙江省军政两界的首脑,他所组织的江桥抗战、他所指挥的部队,是黑龙江省防军。所以我们界定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是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具规模的武装抗日第一枪,是这么界定的。他指挥打响江桥抗战之后,在全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浪潮。

  【解说】江桥抗战后,国民党许给马占山将军高官,但并无实权。马占山将军一直在西北、东北等地组织军民,坚持抗战。抗战胜利后,马占山多次“称病”,不愿打内战,后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接受改编。毛泽东称马占山将军:“始终如一,抗战到底”。而在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将军于病榻前写下:“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 

  如今,日军修建的木质铁路桥早已腐朽,取而代之横跨嫩江两岸的是中国自主修建现代化的铁路和公路大桥。在昔日的战场江桥镇,一座纪念馆讲述着那段不屈而悲壮的历史。每逢纪念日,人们会自发地汇聚于此,向马占山将军以及所有江桥抗战流血牺牲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向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新华社记者 何山 、马迪齐齐哈尔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