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汽轮机厂:“第一专业户”刻下的苏联印记

26.06.2014  09:50

  编者按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正式升级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首届中俄博览会将于6月30日—7月4日在哈尔滨举行。

  如歌岁月一甲子,老工业基地扬帆再起航。“一五”时期,苏联帮助我国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22项落户黑龙江省。在首届中俄博览会上,过半数俄罗斯百强企业参与,中俄大型企业对接合作亦将成为一大亮点。东北网采访受援企业,记录下中俄合作的友谊与传承,从即日起推出“跨越六十年的友谊”系列报道。

  东北网6月25日讯 题:“跨越六十年的友谊”系列报道之一:哈汽轮机:“第一专业户”刻下的苏联印记

  记者 印蕾 王忠岩

  黑龙江省城哈尔滨东南方向有一条“三大动力路”,因哈尔滨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三个国家大型装备工业企业坐落于此而得名。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汽轮机厂供图

  三个工厂均为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国家重点大型骨干企业,与苏联援建我国的重点工程有着不解之缘。

  哈汽轮机与“列宁格勒”的燃情岁月

  三大动力路345号,是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厂址。这里就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2项——电站汽轮机和船用主动力装置的生产基地,现在它是以设计制造大型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工业汽轮机、船用主动力成套装置和燃气轮机为主的国有大型发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

吴爱中老人介绍哈汽轮机厂初建情况

  在公司办公楼,我们见到了设计研究中心的返聘顾问吴爱中老人。

  吴爱中早年先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后进入苏联国立莫斯科包曼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吴爱中被分配到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处工作。

  虽已年近八旬,吴爱中对上世纪50年代初与苏联专家一起建厂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吴爱中回忆,1952年国家准备在哈尔滨筹建汽轮机厂。苏联重型机械厂列宁格勒分院负责汽轮机厂的建厂设计工作,选择列宁格勒分院是因为它设计过苏联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机械厂。根据中方要求,苏联专家为我国设计一个同等规模的汽轮机厂。从此,苏联专家与哈汽轮机厂的建设者们结下了深厚情谊。

哈汽轮机厂生产的大型半速饱和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资料片

  1956年,哈汽轮机厂建成,322套进口设备中80%以上是苏联产品。随后,苏方又提供了汽轮机的设计图纸和资料。在厂里,工人们把苏联专家当成朋友,有困难找苏联专家,他们都会耐心地解答,工人们时常主动把加工的零件让他们检查。

  建厂后不久,1958年我国第一台2万5千千瓦的汽轮机问世;1959年我国当时最大的5万千瓦的汽轮机问世;同年,我国第一台2万5千千瓦双抽气冷凝式汽轮机问世。汽轮机厂还成为国内第一家自行研发燃气轮机的单位。

  哈汽轮机这个创造了数个“中国第一”的企业与苏联有着不解之缘,“第一专业户”在流淌的岁月里,镌刻下永久的苏联印记。

  1959年开始,工厂着手自行研制设计机车用燃气轮机装置,由吴爱中带领的燃机科利用苏联的压气机作为母型,开始了燃用柴油机车用燃气轮机的设计工作。

  1972到1973年,吴爱中去苏联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验收我国向该厂订购的电站汽轮机。在参与调节部套试验、机组总装试车及主要大件加工的质量监控的同时,吴爱中注意到苏联生产汽轮机的一些新技术,其中高速动平衡及光学找中技术,在我国当时尚属空白。吴爱中便写信回厂,建议哈汽也考虑采用此类新技术。

  1973年,哈汽开始规划采用此类技术问题,以解决60万千瓦大功率汽轮机在生产中所需的高质量动平衡及提高机组总装播度的要求,便打报吿给当时的机械部申请引进高速动平衡机项目。机械部于1977年批准哈汽拟引进西德辛克公司的大型高速动平衡设备的报告,同意引进方案。引进项目在各方努力下顺利完成,经过几年的努力,哈汽完成了此项设备的安装工作,并经调试试用鉴定后,投入了正常使用。此后哈汽的较大转子均进行高速动平衡,以提高转子运行时的工作稳定性,从而降低机组的振动值,提高了新装机组一次启动的成功率,得到了用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