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新兴区红光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记
□张俊 记者 文天心
七台河市新兴区红光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记
农村怎样才能富?“全靠坚强党支部”,这是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红光村村民的回答。
红光村:工农混居,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2446.7亩。全村总户数331户,人口1336人,党员42名。
数字:2013年社会总产值3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
荣誉: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创建示范工程、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劳动模范集体、省级安全文明村、省级巾帼环境文明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五星级示范村、市级“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市级文明村标兵……
“光腚村”到“富裕村”,华丽转身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一
十几年前,红光村真称得上是“光腚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集体经济“空壳”,负债100万元,草坯房透风漏雨,村“两委”班子严重“缺钙”,贫困像石头一样,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
1997年,红光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换血”,韩占江成为“带头人”。
群众在看,党支部在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加强班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健全落实党支部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十项制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村党支部强了筋壮了骨,战斗力激增。
当官,就得想百姓的事,解百姓的愁。
“电价太高了,谁家能受得了啊!”村民找到韩占江诉苦。韩占江多次跑农电局“求救”,为村民利益“争口袋”。农电局对电网进行了改造,电价由一元缩成了五角。
孩子上课该在学校,可红光村学校啥样?房子是租来的,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孩子上课静不下来心。家长们急得乱转,可手里没钱,愁得只能抽闷烟。
“孩子上学是大事儿,头拱地也得解决啊!”韩占江暗下决心。他多次跑镇里,找领导寻求帮助。镇里解决了20万元资金,村里无偿提供松木杆,翻建了700平方米的教室,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韩书记好!”路上遇到韩占江时孩子们的亲切问候,在韩占江听来,比喝了蜜还要甜。
村干部大吃大喝,村民有怨气。村党支部定下新规矩:村“两委”成员不允许公款吃喝,不合格票据一律不给报销。来了亲戚朋友,韩占江领回家里吃。这个头一带,其他“两委”成员也不敢公款吃喝了。
“邻里乡亲的,有困难就得帮。”村民房金玉患胸积水没钱医治,整天唉声叹气。韩占江主动带头捐款,镇党委发动全镇党员捐款,村委会捐款1万元,把房金玉送到了矿医院治疗。身体康复后,房金玉被村里安排当了护林员,生活有了着落。如今,房金玉逢人便说:“我遇到了好书记!”
二
红光村党支部咬住发展不放松,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产业、特色种植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为支撑的村级经济发展模式。
红光村原有集体企业一矿一场,由于种种原因,亏损。村里对企业进行“手术”,改制后对外放包,亏损变成了盈利。
2009年村内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彩色步道板厂,年实现利润60多万元,解决了3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
小村不大,招商关键在于真想、真做、真干。2009年引进了年产120万吨洗煤、30万吨环保型煤的坤达洗煤厂,解决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问题。先后引进外地客商投资7000多万元,使源达洗煤厂、兴发洗煤厂等在红光村安家落户,安置村民就业130多人。
引导村民发展一户一头牛项目,19户村民入股,成立了红兴肉牛养殖联合体。把村民引上致富路后,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到家服务。2004年牛行情遇冷,村民傻了眼。节骨眼上,村党支部探索出异地养殖的路子,将红光肉牛养殖联合体远“嫁”鸡东宝泉岭林场。到那么远的地方养牛,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雪一化,地一解冻,村领导就闲不着了,家里的活儿干不上,也得带着全体党员帮养牛户往鸡西赶牛,一路上左呼右喝,赶赶停停,到地方累得腰酸腿疼,身一着地就睡着了。村主任赶牛途中被公牛顶坏了两根肋骨,疼得上下牙直打颤,媳妇心疼得直埋怨。冬天时,顶风冒雪也得往回赶牛回家饲养,眉毛胡子全是霜,穿大棉袄还觉得冷。苦点累点,一来一往,一年就可节省10万元饲料费用。
三
把村子当自家,把村民当亲人,这样才能真心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红光村党支部多方筹资,累计投资4500多万元,改造泥草房198户,户均建筑面积按照70平方米设计,新建住房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设有室内卫生间、上下水配套、有线电视、光纤入户。
2011年,红光村开发建设农民公寓项目,占地9.31公顷,一期工程建成2.4万平方米,392户村民实现了安居梦想。
红光村打出“组合拳”改造基础设施:修建通村公路3公里,硬化村内巷路20条,总里程1万余米,修筑水泥边沟2800多米,安装铁栅栏3800米,新建桥涵一座,改造泄洪渠3000米,在村8公里外打了一口深井,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红光村组织村民开展文化艺术节、秧歌汇演、广场舞、村民礼仪知识赛等文化活动,把闲着的村民弄得紧忙活儿,不仅有事干,主要是心里乐呵,精神头好。
有门手艺能吃百家饭。村党支部开展“远程教育进村”、“法律咨询进村”、“农民培训进村”等活动,组织村民参加电脑、手工编织等专业技能培训班,培训村民230多人。
吃饱喝足了,57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4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就派上了用场,村民们仨一伙俩一串,走出家门,跳舞、唱歌、聊天,笑脸映着晚霞,晚霞衬着笑脸,享受着快乐幸福的生活。(编辑:石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