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高考移民,“疏”比“堵”更重要

13.07.2015  14:10

  据新华网西宁7月11日电(记者庞书纬)最近,陕西省榆林市今年高考文科状元邢某某疑似高考移民的话题,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据当地招生委员会回应,该生涉嫌“学籍空挂”且在当地就读不满三年,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称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高考移民的重要去向,是教育水平和高考录取分相对偏低的欠发达地区,这也是高考移民广受诟病的重要原因。高考移民作为“老大难”问题,对教育公平的损害不言而喻。然而上述问题多年难以解决,手段甚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背后折射的制度缺失更值得反思。

  目前,尽管全国多地已开启了异地高考的大门,但各地在执行上述政策过程中步调不一致,具体措施也不协调。特别是,那些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基于对“本地高考资源被挤占”等问题的考虑,异地高考的门槛设置总体偏高。作为“善政”的异地高考如何取得“善果”,需要基层探索,优化顶层设计,从而更好地维护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破解上述问题,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全面缩小教育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以为,在我国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治理高考移民,一方面应通过完善户籍、学籍监管制度,堵住高考移民的“入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当通过制度建设,为广大学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学子成才,拓宽道路。

  具体操作层面,本文认为,“”比“”更重要。比如,应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特别是加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基层师资力量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当地就能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试想,如果能有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又有谁会背井离乡去读书、担惊受怕来高考?

  针对高考移民的“斗争”,其实没有赢家。当教育政策、特别是高考政策,逐渐与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强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当教育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真正缩小,高考移民或将真正成为历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