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断穷根儿!

01.05.2016  10:54

  谷雨时节,泰来大地上农机备垄作业,沉睡了一冬的黑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辛勤的农民正耕耘着一年的新希望

  同样在这片热土上,泰来县党员干部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心工作发力,大胆创新推出“挂图作业”法,凝神聚力书写着脱贫致富的灿烂华章。

   大胆创新

   挂图作业”法一招解难题

  泰来因地处三省交界、末梢死角的地理环境,以及“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早在1994年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如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持续实施“项目富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地方经济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按国家和省级标准,目前仍有贫困户15350户、贫困人口33364人,扶贫任务艰巨。

  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各不相同,要在三年时间内逐步完成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必然会涉及到庞大档案建立、数据统计、人员对接等“海量”工作。泰来县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电子化“挂图作业”法,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4月17日,在泰来县民生办,民生办主任刘树江为记者在计算机上演示“挂图作业”法,直观、完备、明晰的效果不禁让人眼前一亮。从乡到村、从村到屯、从屯到组再到户,和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每户上都有小红旗,点开照片文字,包扶人及责任人一目了然。

  点击鼠标,打开电子地图信息管理系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第一层级的泰来县10个乡镇的分色平面图。在选取“汤池镇”后,页面进入第二层级变为包含汤池6个村地理全貌的二级分色平面图,其中除了6个标识村落的黄色五角星外,还可看到一些分布不均的红色标点。随着鼠标选取“乌诺村”,挂图进入第三层级,此时乌诺村9个自然屯的地理位置分布清晰展现在眼前,而之前的红色标点,也能看出是由一面面的小红旗构成。

  而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继续点击全村红旗最密集的“乌诺屯”后,再次放大的地图已经细致到清晰展现屯内全部189间房屋的方位分布,甚至是道路走向,每间房屋内都能看到或“真实姓名”或“空房”的标记,而包含12户无房户在内的全屯41户贫困户,在地图上也均被插上了用以标识的小红旗。据介绍,此页面显示的就是乌诺屯的真实全貌,好似在空中俯瞰一般,谁家具体住在哪里、左邻右舍都是谁,一清二楚。当时记者也特意打开手机中的导航地图想去对比,却发现在这一层级上,导航地图早已显示为一片空白。从全县到乡镇,从乡镇到村,从村到屯,从屯再到具体户,就算之前从未去过,通过电子挂图这一步步的点击下来,计算机前的所有人也都能对某个具体贫困户的住所处在泰来县的哪处具体位置有了直观印象。

  接下来随机点取贫困户崔宝荀家的小红旗,第五层级的《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表便将家庭成员具体信息、留档照片直接呈现出来,除此之外,从表中还可了解到崔宝荀患有长期慢性病、1997年出生的儿子崔扬目前正在就学,年就学费用为5000元、妻子马红霞年门诊支出1500元,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导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100元。另外包联干部朱兴武从去年12月到现在先后5次的走访调查信息记录和对崔宝荀一家“落实医疗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就学扶贫政策”的扶贫措施等,也都详细罗列其中。

  据刘树江主任介绍,泰来县“挂图作业”法,是以国土部门提供的地理测绘地图为基准,再由全县各屯屯长提供信息补充绘制,按“明确到图、措施到户”原则,将前期精准识别的全县贫困户信息全部纳入管理系统中并以小红旗作为标注,然后全县干部依据挂图分配包扶对接任务。待贫困户完成脱贫后,所在地乡镇会进行相关信息录入,同时红色小旗将变更为蓝色小旗。全县扶贫脱贫工作进展情况,通过挂图即可直观呈现。此外,系统还将对识别的贫困户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发放标识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量身订制

   脱贫举措精准断穷根儿

  克利镇隆庆村霍家围子屯贫困户高喜财,这两天异常兴奋地学习起了苗木种植技术。老高头虽然60多岁脚部还有伤,但却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平时也不愿意闲着。包联人员根据他的想法,选择产业脱贫模式中劳动强度不大的苗木种植解决他的贫困问题。

  隆庆苗木花卉种植合作社在当地很有名气,合作社的苗木、花卉销往全国各地,北京奥运场馆绿化都用上了合作社的苗木。“合作社给我提供种苗,还负责技术指导,然后回收树苗,我就是出点儿力、出点儿地”。

  据介绍,隆庆合作社推荐老高种植银中杨,五一过后种植,当年可卖树苗,以当前市场价核算成本,除去成本一亩地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远远超过之前400多元的包地收益,劳动强度也符合老高的家庭实际情况。通过产业脱贫模式,高喜财家预计在今年即可实现脱贫。

  贫困群众是扶贫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致富,但不能大包大揽。制定脱贫计划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尊重个人意愿,是泰来县全面推进扶贫脱贫工作落到实处的又一表现。他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科学确定实施产业脱贫、金融脱贫、电商脱贫、教育脱贫、健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脱贫、社会力量脱贫和社会保障脱贫八大脱贫模式,全方位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家住克利村三组的鲁淑芝今年62岁,身体情况一般,几乎没有劳动能力,老伴常年生病已于3年前去世。无儿无女的她现在身上还背负着当年欠下的7万多元外债,平时仅靠包出去的几亩地租度日,每逢见到给她赠送救助款物的民政人员和社会人士时,双眼都是饱含热泪。社会保障模式给予兜底,让鲁淑芝现在真心实意的感谢曾帮助到她的每一个人。

   真帮实扶

   不脱贫包联干部“不拆对

  实施脱贫攻坚,党员干部义不容辞。泰来县在最初部署全县扶贫脱贫工作时便提出要求,要依托基层党建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去引领带动,在扎实推进“包组联户”基础上,开展好县级领导包乡联户、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村联户、县乡村干部包组联户的“三包三联”活动,并坚持一包到底,贫困家庭不脱贫不拆包联对子,真正做到联系群众不务虚、服务群众解难题。

  4月18日,记者来到和平镇同合村李世年屯一组贫困户刘淑芹家,想看一看,泰来县的党员干部到底按没按照要求,深入贫困户家庭,实施对接。记者询问都有哪些人到家中了解情况时,刘淑芹告诉记者,副县长冯国海是上周五来的。从县领导到镇领导,再到村屯联系人,73岁的刘淑芹都能一一说出姓名。

  和平镇贫困户胡秀芝和李玉山老两口均是耄耄之年,属于高龄贫困人口。与李大爷心脑疾病缠身不同,胡大娘虽已82岁高龄,却是眼不花、耳不聋,甚至还有自己的“小精明”。包联干部第一次去她家了解情况时,她总是支支吾吾不肯说,担心如果说自己家穷,会不会连累周围邻里对自家儿子指指点点,甚至最后干脆对包联干部说“小伙子,这些你就别问了,要不你就等我儿子啥时候过来看我们俩,那时候再来”。

  类似询问不出详细情况的事情并非个例,但最终包联干部们还是靠着多跑腿和真情意,掌握到了详尽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说不上是第几次去胡大娘家时,包联干部“小伙子”的称谓变成了“老姜小子”,原本非亲非故的两人之间,多出了一丝亲切的纽带。

  胡大娘口中的“老姜小子”就是和平镇镇长姜兴业。和平镇下设12个村113个自然屯,贫困户4142户、9269人,贫困人口占泰来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27.78%,脱贫任务异常艰巨。姜兴业与和平镇77名干部以及35名村屯干部共同组成了113人的包联干部团队,自年初贫困户精准识别到现在,扶贫团队的足迹走遍了每一家贫困户。

  不仅是乡镇干部,在泰来县社会大扶贫格局下,县直单位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家住泰来镇向阳社区的吴薇患有小儿麻痹,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家中还有一位正在年小学5年级的孩子,生活极其困难。泰来镇包扶人员与向阳社区残健康复中心根据吴薇以及与吴薇有相似情况贫困户们的实际情况,共同搭建了残疾人手工艺品网店,通过手工艺品制作以及其他商品代卖来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增收。内心原本就很坚强的吴薇现在负责着网店的管理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的生活很多彩,以后也要活得更出彩。

  据了解,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泰来县全部103个科局及直属单位均有参与,共计出动1364人扛起了全县脱贫包扶工作的半壁江山。包扶工作人员深入到贫困户家,面对面了解各户的房屋、耕地、生产工具及致贫原因等,并进行详细的登记建档,每户的详细信息在登记表上清清楚楚。从说到口中,到落到手上、从认房认人,到认亲牵挂,就是靠着县直和乡镇间的通力配合磨鞋底磨出来的、真情实意做出来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今年是泰来县制定三年脱贫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摘帽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泰来县切实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要求,以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用创新的招法应对新问题,全县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在广袤的泰来大地上正奋力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