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医院”扎根中国还要迈过几道坎?——7省市试点外资独资医院追踪

29.08.2014  18:04

  据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题:“洋医院”扎根中国还要迈过几道坎?——7省市试点外资独资医院追踪

  “新华视点”记者吕诺、龚雯、吴俊

  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近日发出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业界认为,此次试点标志着医疗市场进一步开放。“洋医院”能否在中国顺利地生根开花?能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蛋糕”做大?能否成为一条“鲇鱼”,刺激公立医院加快革新的步伐?

   洋医院”是否定位“高大上”?

  在记者采访中,老百姓对“洋医院”的期待,主要包括“能在家门口看上高水平洋医生”“排队时间短一点,服务态度好一些,看病价格合理一点”,以及“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治治大医院的‘傲慢病’”。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说,外资独资医院一般在资金、规格、服务质量等方面优于本土民营医院,其进入将提升我国现有民营医院整体水平,也会对公立医院产生外部竞争压力,对老百姓是好事情。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洋医院”意味着高昂的价格。其定位是否要走“高大上”路线?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外资独资医院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承担的是“补充”的角色,在中国整体就医市场规模中不会太大。一位业界人士表示,“洋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两类: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国内的高收入人群。

  创办于1996年的北京和睦家医院,属于我国首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院长盘仲莹认为,当前中国医疗市场,最缺的是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以及医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等资源。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说,外国资本来北京市投资医院,一般青睐走高端路线,正可改变北京市高端医疗机构缺乏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