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严把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关

18.07.2014  12:48

  近年来,海伦市致力于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下功夫,按照绿色食品生产体系要求,严把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打造绿色、无公害水稻。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了海伦市长发乡长健村张奎家庭农场,千亩水田绿波荡漾、生机盎然,因为栽培、管理得当,他家的水稻已经提前7天进入了孕穗期。

        “咱们的水稻从育苗开始,就是奔着绿色、有机、无公害这个方向走的,育苗用的都是生物菌剂,稻苗到田里之后,用的是有机肥加水稻壮秧肥,这样生产出的水稻品质比较好。”张奎指着这片水稻田说。

        不仅稻农在水稻种植上严格把关,乡里也竭尽所能帮助农户提升水稻质量,力求水稻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为了提高水稻品质,乡里利用科技之冬对广大稻农进行培训,使稻农们明确了绿色食品A级和AA级的生产标准。同时,乡领导和技术人员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在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上,督促农民尽量使用低残留、无公害的农药和肥料。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便利服务,市、乡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稻农科学种田。”长发乡副乡长胡忠军介绍。

        海伦市长发乡水稻种植面积4万亩,是海伦市重点水稻产区之一,而这里只是海伦市打造绿色食品水稻的一个缩影。在水田生产中,该市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平衡配方施肥、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良种良法。同时还按照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要求,在水稻育苗、移栽大田、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尽量施用农家肥和低毒高效的农药,并在保证秧苗能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最大化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及其施用的次数,使水稻生产达到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要求标准,努力打造绿色水稻品牌。

        在努力提升水稻品质的同时,海伦市还投资300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计量资质“双认证”。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对每个生产基地都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完整的工作记录,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了保管期限,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有源可追,责任到人,力求生产出的水稻达到绿色食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