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海兴镇玉米地里白鹅飞

08.11.2016  18:41

 

  

  海伦市海兴镇民醒村农民周福利今年“”上了,6公顷玉米地里养1.8万只白鹅,到10月中旬,已经出栏1.6万只,平均一只鹅净赚23元钱:“这还不算玉米出的钱。” 

  玉米地里养白鹅,海兴镇叫它“玉鹅模式”,是今年这个镇推广的复合种养新模式。 

  海兴镇是海伦市西南部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玉米种植面积占大田作物面积近40%。近几年来,海兴镇按照“宜粮则粮、宜牧则牧”的工作思路,将白鹅养殖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收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截至2015年全镇出栏白鹅34万只,超万只的大户就有14户,超5000只的大户20余户。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场地成了困扰养殖大户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海兴镇中信村养鹅大户毕秀丽,2004年下岗后回乡开始饲养白鹅。2010年,她尝试玉米地放养大鹅,逐渐探索出了每公顷玉米地放养大鹅2000只,既解决了养殖场地不足难题,又通过大鹅食用玉米老叶、须根和杂草,玉米通风透光能力增加,促进植株生长和籽实饱满,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鹅模式。 

  海兴镇采纳毕秀丽经验,邀请八一农垦大学专家对可行性进行论证,2014年末创造性提出“玉鹅模式”,2015年开始实验推广。 

  用这种模式养白鹅,玉米长到1米高左右开始放养白鹅,既解决了养鹅没场地问题,也解决了没处放养的问题。示范结果,地没少打粮,鹅长得膘肥体壮,一些养殖大户跃跃欲试。 

  今年这个镇在全镇10个村推广“玉鹅模式”,养殖白鹅25万只。 

  海兴镇党委书记张喜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1万只鹅大约需要3公顷玉米地,亩投入约800元,亩产量约1467斤,每斤售价按0.65元计算,用掉7.5亩青饲料,还剩37.5亩地玉米,由于白鹅吃掉了玉米秆下面的叶子,通风良好,同时可适当密植,增加株数,提高产量,两项合计可增产大约15%左右,37.5亩可增加产量8250斤,同时玉米棒的籽粒饱满,水分小,质量好,等级高,可提高销售价格,增加6600元左右的销售收入。 

  周福利年初抓了2万只鹅雏,拿出40亩地种青贮玉米,“用青贮饲料,一只鹅的成本降低七八元钱呢。” 

  10月19日,海兴镇开始做明年养殖计划,张喜文说,效益的指挥棒,让农民兴趣大增,很多农民主动要求加入,明年发展30万只,不成问题。 

  海兴镇推广“玉鹅模式”,海兴镇中信养殖合作社成了直接受益者。中信大鹅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白鹅育肥和鹅雏孵化于一体的养殖龙头,带动全镇175户农户发展大鹅养殖。今年这个合作社仅鹅雏就孵化25万只。 

  白鹅养殖规模扩大,这个镇准备延长产业链条,目前已经跟新疆客商签订协议,计划明年在这个镇建设投资1亿元的大鹅加工项目,“自己养殖,自己加工,老百姓的利润还会增加。” 

  海兴镇把“玉鹅模式”跟精准扶贫相结合,一户拿出7亩地,就可养殖白鹅3000只,一年就赚2万多,今年这个镇用这种模式脱贫的贫困户就有10多户。 

  张喜文说,“玉鹅种养”模式将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达到对粮食、秸秆的就地转化,过腹增值,2020年,白鹅养殖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从而实现“农强牧弱”到“主辅双强”的调整转变。  (马明超 安雅心)